流派為琵琶歷史重要的一環,汪派為最後形成的流派,本文透過分析《塞上曲》與《十面埋伏》的樂曲結構、音樂特色與詮釋來探討李廷松與衛仲樂,同為汪派弟子,如何發展出自己特有的音樂風格。 筆者第一章汪派,探討汪派形成特色,並且論述汪昱廷、李廷松與衛仲樂的學習、演出經歷、教學與音樂貢獻。第二章以文曲《塞上曲》來探討兩位演奏家的音樂結構、樂曲詮釋與加花變奏特色。第三章以武曲《十面埋伏》來探討兩位演奏家的音樂結構、樂曲特色與演奏技法。 筆者發現早期流派傳承都是使用骨幹譜來傳承,這些加花變奏會根據當時音樂家的審美思維而有所不同,反觀目前學習古曲並不會使用流派骨幹譜,都是直接使用詮釋譜,因此不會有自己加花變奏的活用空間,演奏者失去了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希冀透過本文可以反思傳統音樂的特色應如何保存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