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81.58
  • 學位論文

李廷松與衛仲樂演奏特色—以《塞上曲》、《十面埋伏》為例

Li Ting-Song and Wei Chung-Loh Playing Characteristics - "Song of Border- Fortress," " Ambush from All Sid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 王世榮
本文將於2025/12/3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摘要


流派為琵琶歷史重要的一環,汪派為最後形成的流派,本文透過分析《塞上曲》與《十面埋伏》的樂曲結構、音樂特色與詮釋來探討李廷松與衛仲樂,同為汪派弟子,如何發展出自己特有的音樂風格。 筆者第一章汪派,探討汪派形成特色,並且論述汪昱廷、李廷松與衛仲樂的學習、演出經歷、教學與音樂貢獻。第二章以文曲《塞上曲》來探討兩位演奏家的音樂結構、樂曲詮釋與加花變奏特色。第三章以武曲《十面埋伏》來探討兩位演奏家的音樂結構、樂曲特色與演奏技法。 筆者發現早期流派傳承都是使用骨幹譜來傳承,這些加花變奏會根據當時音樂家的審美思維而有所不同,反觀目前學習古曲並不會使用流派骨幹譜,都是直接使用詮釋譜,因此不會有自己加花變奏的活用空間,演奏者失去了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希冀透過本文可以反思傳統音樂的特色應如何保存與學習。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Li Ting-Song Wei Chung-Loh

參考文獻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2001。
趙怡然,《傳統絲絃琵琶與現代鋼絲絃琵琶演奏之比較與探析》,臺北: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研究所,2012。
陳友倫,《琵琶文曲《塞上曲》演奏版本之探討》,臺北: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2009。
王國振編,《圖說琵琶》,上海:上海民族樂器博物館,20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