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9.236
  • 學位論文

臺灣公民資質之論述-以社區大學場域為焦點

指導教授 : 王錦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社區大學的精神在於培養公民資質以及公民參與能力。民主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透過生活之落實,社會中所需要的公民資質,透過實際參與公共事務,培養出對公共事務的態度與觀點。社區大學的精神,符膺於現代民主社會之精神。 透過社區大學來培養人民的公共意識與及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是社區大學之理念,在社區大學場域中,學習民主社會中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民主得以穩固與發展;提供人民學習與參與的機會,落實做自己的主人,對公共事務,人民有權利為自己發聲,社區大學提供的這樣的環境與幫助。 本研究整理當代四種公民資質:自由主義式的公民資質、公民共和主義式的公民資質、社群主義式的公民資質,以及多元文化主義式的公民資質,四種公民資質之概念,都可以在目前臺灣社會發現,揉合此四種公民資質,形成臺灣當代公民資質之論述。 本研究的六位研究參與者,包括兩位社區大學經營者、兩位講師,以及兩位學員,前四位對於社區大學的理解與看法,引領社區大學的方向與發展,兩位學員參與社區大學後,自身有明顯的改變,包括自覺與及實踐。因此社區大學作為公民資質實踐的場域,提供臺灣邁向公民社會之參照。 臺灣第一所社區大學創立至今,將近十年的時間,已經累積豐碩的成果,然而各地社區大學呈現不同面貌,考驗著經營者的能力。目前社區大學發展的歧異,能夠堅持社區大學創立的精神,對社區大學未來的發展,以及對臺灣社會提供公民參與的場域與實踐的機制,是社區大學對當代臺灣社會最大貢獻。

關鍵字

公民資質 社區大學

參考文獻


王振寰(1989)臺灣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吳英民(1993)。公司部門協力關係與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2),1-14。
張秀雄(1999a)建構適合臺灣社會的公民資格觀,通識教育6(2),39-63。
黃武雄(2002)。獨立思考與主體驗:比較通事教育與社區大學的理念。教育研究月刊,100,32-45。
顧忠華(2006)解讀社會力:臺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臺北縣:左岸。

被引用紀錄


詹秀員(2009)。建構社區能力之研究-社區成人教育觀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5050
徐瑋伶(2010)。從高中校園事件再思公民教育的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0911
李寶鳳(2012)。新北市社大學員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及其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4590
蔡昕璋(2017)。社區大學教師教學知能、美感素養與教學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臺北市社區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5072017025916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