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248.208
  • 學位論文

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對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初探

指導教授 : 蔡蓉青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實證在學校未進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的條件下,實施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之教學實驗對學生數學焦慮的改善、數學自我效能的提升以及數學學業成就的進步是否具有正向的直接效果,並探討教學實驗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於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以及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是否具有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計畫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者以北部某國立高職二年級的四個班級,共一百五十五位同學為研究對象。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為「高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經驗問卷」、「參與動態分組的形成性評量之態度問卷」以及分組形成性評量試卷。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於學生數學焦慮部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數學焦慮改善情形並未能達到顯著的水準。(二)於學生數學自我效能部分:學術學程中的實驗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提升效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完成學業以及樂意學習三個分量的提升效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低程度與中程度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努力堅持與完成學業兩分量上的提升效果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中程度的學生於數學自我效能之樂意學習分量上的提升效果亦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三)於學生學業成就部分:學術學程中的實驗組學生,於數學學業成就之進步成果明顯優於控制組學生;中程度與高程度的學生於數學學業成就之進步成果明顯優於相同程度之控制組學生。(四)於態度問卷部分:參與教學實驗之實驗組學生,有55.9%認為可以減輕其壓力;66.7%認為比較不會產生挫折感;有61.9%認為可以提升數學能力;高達89.3%認為對學習數學有幫助。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供教學應用或後續研究者參考。

參考文獻


吳金香(1980)。高雄師院附中「學科能力分班」實施情況之探討。師友,158,
柳賢,陳英娥(1994)。台灣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5期,137-158。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22,47-53。
施青吟(2005)。國中英語能力分班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英語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高毓婷(2001)。多元評量對國中數學學習的影響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