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239.5
  • 學位論文

不同媒介工具影響學生建構心像及連結符號表徵之研究

指導教授 : 左台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個體在不同媒介工具下,其心像的建構及連結符號表徵的情形。整個研究主要分成二個實驗活動進行。第一個實驗活動的目的在分析大學生透過動畫觀察、實物操作、語意描述等三種不同的媒介方式,其建構心臟線圖形結構與連結參數式的情形。第二個實驗活動的目的在分析大學生透過不同型式的動畫及書面上的圖形,其建構心臟線圖形結構與連結參數式的情形。 第一個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幫助受測者建構正確且連續的點軌跡心像上,動畫觀察優於實物操作,實物操作優於語意描述;在幫助受測者掌握動點圖形結構與角度變化的關係上,動畫觀察及實物操作都明顯優於語意描述。在幫助受測者將圖形與符號變換的情形上,動畫觀察優於實物操作,實物操作優於語意描述。 第二個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幫助受測者建構正確且連續的點軌跡心像上,T-P動畫觀察、T-I動畫觀察及靜態圖形觀察都優於T-S動畫觀察;在幫助受測者掌握動點圖形結構與角度變化的關係上,T-P動畫觀察對於受測者掌握圖形結構的動態變化上,明顯優於其它三個媒介工具,而靜態圖形觀察主要會幫助受測者掌握靜態的圖形結構性質,T-I動畫觀察、T-S動畫觀察則很難幫助受測者掌握圖形結構與角度變化的關係。在幫助受測者將圖形與符號變換的情形上,T-P動畫觀察優於靜態圖形觀察,而T-I動畫觀察、T-S動畫觀察則都比較不能幫助受測者將圖形與符號變換成功。 由實驗結果顯示,動畫雖可激發個體建構心像以連結符號表徵,但也因不同型式的動畫產生不同效果。因此在用動畫輔助圖形參數式的相關教學時,設計動畫時需要注意是否有強調出參數的存在性及圖形結構變化與參數之連續性變化的關係,它會影響學生被動畫所激發出的心像操弄,而影響其對圖形與符號連結之掌握程度。

關鍵字

媒介工具 心像 符號表徵

參考文獻


李源順、孫德蘭 (2005)。同分母真分數加減運算的教學研究。九十四年度國際學術研討會「卓越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手冊及論文集」。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理學院, P.45-66。
林敏雪 (1997)。 國中二年級數學方程式表徵及解題困難學生之研究。國立高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哲男 (2002)。 於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中生動態心像建構與幾何推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志仁 (2000)。 動態連結多重表徵視窗環境下橢圓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勝鴻 (2005)。 於動態幾何巨集環境下,國中生證明概念與技能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被引用紀錄


李美螢(2012)。多重表徵理論在理化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648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