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5.60
  • 學位論文

〈孔子詩論〉引詩、論詩研究--兼論其詩教與孔門詩論的異同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孔子與《詩經》的關係,及其對《詩經》的態度,和他的《詩》教,一直是《詩經》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問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中〈孔子詩論〉的出現,為此領域的研究注入了活水。本研究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獻的探討及比較,以上博館藏〈孔子詩論〉29簡與《論語》中記載的孔子對《詩》的討論資料為基礎材料,比較〈詩論〉與《論語》中孔子說《詩》在思想觀念與解《詩》方法上的差異,以期對〈詩論〉及孔子《詩》學思想進行更為全面而具體的考察。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背景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探究〈詩論〉的作者及簡序的相關問題。第三章則專門針對〈詩論〉引《詩》、論《詩》作深入研究。第四章分別從主旨、內容、特色三方面介紹〈詩論〉的詩教,探查〈詩論〉簡中「以詩為教」、「以德論詩」之旨。第五章探討〈詩論〉與《論語》論詩的異同。最後一章則從就《詩》義之探討、《詩》旨的確認、性情的發展及教化的意義總結〈孔子詩論〉在學術上的特色與價值,並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字

孔子詩論 詩經 詩論

參考文獻


黃人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研究》,台灣高文出版社,2002年。
熊公哲等 《詩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4月再版。
張春榮 《詩學析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初版。
徐復觀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

被引用紀錄


李天祥(2010)。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845
鄭右玫(2012)。蘇軾詩中的懷歸書寫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3278
王思齊(2017)。生命定位與自覺書寫──蘇軾《和陶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61019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