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25.139
  • 學位論文

建安詩人生死觀研究

指導教授 : 賴貴三先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提要 生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人關注的議題。生死主題的書寫,更是無法離開時代的觀察。佛洛姆在《自我的追尋》中提及人的存在恆有一個「二分律」的問題,在生存上面臨「生與死」的矛盾;意圖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中,則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建安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漢魏之際,天災不斷、戰亂頻仍,導致社會秩序遭受空前破壞,出現新舊思潮相互激盪的情況。詩人在此殊境中,對於人命危淺、時不我與,往往有著極深的喟嘆,同時激發出奇崛獨特的生命意識。緣此,本論文將以歷時性的角度,從文學思想探求先秦時代至漢魏文人的生死思潮;以共時性的方式,從建安詩人的文本書寫中,鉤稽出詩人對待生死的態度。 論文第一章除了敘述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界定外,亦將對建安時期的斷限作一界義。本論文題為建安詩人生死觀研究,生死的淵源自古即有,故第二章諦觀生死流變,嘗試從先秦到漢代,觀察詩人死亡觀念的建立與變化。第三章則對建安詩人的生死悲嘆之時空場景,加以分析與探究。就建安時代背景、建安詩人的時間意識與建安詩人的空間意識的形成及文本書寫,進行全面的考察。第四章則是以曹操、曹丕、曹植及建安七子之生死文本書寫,進行詩人生命意識的觀察。第五章則據前四個章節歸納建安時期詩人的生死觀特色以及建安時期詩人之創作文本與生死觀對魏晉文學的影響。希望能藉此研究進路,爬梳出這一時代的詩人們處境維艱,不論入仕與隱居,均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心靈或肉體上的打擊,因此也造成他們在複雜環境中的複雜心情,通過詩歌隱微曲折地表現出來。本論文的研究,期望經由分析建安文學中的生死意識,可以一窺建安詩人生命價值觀的蛻變。

關鍵字

生死觀 建安七子 三曹

參考文獻


王忠林,《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9版。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1992年9月二刷。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87年。
馬良懷,《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魏晉風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4月。
廖蔚卿,《六朝文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年。

被引用紀錄


丁國智(2010)。宋代絕命詩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858
林廣一(2015)。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72948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