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06.100
  • 學位論文

大學生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與身心健康指標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 吳麗娟博士 林世華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的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與身心健康指標之間的關係,以及提出大學生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身心健康指標與家庭不利經驗之線性結構模式。本研究採立意抽樣從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中,抽出287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親職化量表」、「個體化量表」、「一般健康量表」與「家庭不利檢核表」。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以及線性結構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親職化現象有顯著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不公平性」上,且男性顯著高於女性。不同出生序之大學生的親職化現象有顯著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功能性照顧」上,且老大顯著高於老么。 二、大學生的親職化現象與身心健康之間在統計上是顯著相關的,有一個關係組型存在。但此對關係組型並無法在概念上代表本研究根據國外文獻所定義的「親職化」現象與身心健康的組型形式,它呈現出國內照顧者現象與身心健康之間有顯著關係存在,就是大學生若表現出較少的「功能性照顧」、較多的「情感性照顧」以及較多的「不公平性」,其身心狀況就越不健康。 三、大學生的親職化現象與個體化程度之間有二個關係組型存在。第一組的關係組型並無法在概念上代表「親職化」與個體化程度的組型形式,它呈現出的是國內照顧者現象與「外表獨立堅強、內心衝突矛盾與不平」現象的關係,亦即大學生儘管負擔家務和照顧家人的情緒較少,但心裡感受到高度的不公平感時,大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是較能夠在功能、態度和情緒獨立自主、能從與父母的關係裡獨立的人,但心裡面與父母情感分離的衝突是大的。第二組關係組型在概念上應該是接近親職化的概念,可以代表大學生親職化表現與個體化程度之間的關係,但細究內涵發現,親職化現象主要呈現出當大學生擔任較多照顧家人的情緒責任時,則其個體化程度較低。 四、大學生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身心健康指標與家庭不利經驗模式不存在。本研究欲驗證之線性結構模式在上述的第一步驟大學生的親職化預測身心健康(依變項)的預測未達顯著,因此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身心健康指標與家庭不利經驗之線性結構模式沒有進一步分析的必要。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應用在諮商輔導、親職教育方面,並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親職化 個體化 身心健康 性別 出生序 大學生

參考文獻


吳明穎(2006)。青少年的分離-個體化、與父母依附及其對人際互動、憂鬱的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嘉瑜(2005)。倒轉的親子位置-「親職化」兒童之相關文獻探討。輔導季刊,41(1),21-28。
張進上、郭志通(2007)。兒童父母化的評估與治療。諮商與輔導,263,42-49。
張進上、郭志通(2005)。客體關係治療在父母化個案之應用。輔導季刊,41(1),29-37。
張博雅(2005)。親子三角關係與大學生親密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李汶軒(2013)。家庭照顧者親職化經驗、照顧負荷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1067
張銘嘉(2012)。親職化經驗教師對其師生關係之型塑與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0207
尹相懿(2010)。諮商員親職化角色經驗、共依附導向人際自我與晤談自我之關係探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080
曾威豪(2009)。助人工作者之不同成人依附風格、個體化與同理心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5053
陳姚文(2010)。社福體系中青少年的親職化經驗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6022010143014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