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25.109
  • 學位論文

兩漢樂府中反映之生活與民俗研究

指導教授 : 邱燮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民歌發展至漢代樂府,可謂登峰造極,其清新可愛的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貼近人民的情感,無一不在後世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並以「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影響歷代的詩歌。兩漢樂府不論在詩歌的格式、語言的運用及寫作的技巧都有高度的成度,其中更具歷史價值的,在於其保留諸多兩漢民俗。藉由對兩漢樂府詩歌的回顧與整理,我們幾乎可以發現樂府詩所呈現的價值,除了文學以外,還有較少人注意到的民俗學的價值。樂府詩的文學價值猶如盛開的花,而這樣的花究竟根植於什麼樣的土壤呢?民俗就是樂府的土壤。本文擬就花向土壤的回溯,討論兩漢樂府詩中所蘊藏的民俗事項。      本篇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正因作品的生命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民俗,因此我們要向漢代的樂府抛出一個問題:漢代的民俗究竟有哪些?第二章介紹民俗學的定義和範疇,及民俗與樂府的關係。第三章從口頭民俗的部份,作為研究動機的第一個回答。這些從兩漢樂府詩中歸納出來的口頭民俗包括神話、傳說、民歌、謠諺、敘事詩等。第四章則討論物質民俗,包括兩漢樂府詩中的食、衣、住、行。第五章從精神民俗的部份,更認識漢樂府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漢人精神民俗生活。第六章則是總結前五章的研究。

關鍵字

兩漢樂府 民俗 漢代生活 詩歌

參考文獻


《樂府古辭之原型與流變--以漢至唐為斷限》,劉德玲,台灣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說明:
1、茲分專著、期刊、論文三大類,各類別下再細分。
2、所有資料依書名筆劃順序排列。
3、出版年代在臺灣者以民國記之,非臺灣出版者以西元記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