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42.196
  • 學位論文

兩漢祀權思想研究——以《春秋》與《禮記》中郊廟二祭之經典詮釋為例

指導教授 : 林聰舜 季旭昇

摘要


如果我們仔細研讀《春秋》,不難發現孔子以片言之史錄述其主張,其一主張誠乃藉由「喪之終始」以申其「祀權思想」。喪有始終,喪之始也,踰年行郊,郊權以正其位,董仲舒主之,《禮記‧王制》條例是其證也,《春秋》是其驗也;喪之終也,三年吉禘,禘權以令天下,劉歆主之,《禮記‧大傳》條例是其證也,《春秋》是其驗也。 《春秋》言祭,重在郊、禘二祭;《禮記》言魯公受賜,內祭則大嘗禘,外祭則郊社,亦以郊、禘二祭為重。《春秋》乃魯之實錄,不論郊禘是成王特賜,抑或魯公僭祀,都無礙於我們對兩漢祀權思想的觀察。郊、禘二祭乃周王以來天子的專屬祀權,《禮記》〈王制〉、〈大傳〉揭之甚明,誠乃透過祭祀禮儀以建尊卑秩序,實踐以尊統親之宗法體制。這一「寓政於祀」的思維,在漢朝時期則成為伸張君權之兩大不可旁落的祀權。「郊天權」乃由「董仲舒」掘其微言大義,以「越喪行郊」,踰年即位郊天,以正天子之名位,成為《公羊》尊王之基本教義;「禘祖權」則由「劉歆」張其宗廟之本,以三年喪畢,「吉禘告終」,五服來朝,新主易世,即位稱王,此乃《左傳》及《國語》之權力主張。 要之,不論董仲舒或劉歆,都亟以祀權掘發君權之大義,因此,「祭主權」,乃帝王政教之寶器,這就是孔子以史鑒誡之主張——「器以藏禮」——禮以建紀,班爵秩序,一寓於名與器中,故不可妄賜,賜之假人,則王政亡矣,乃孔子作《春秋》之真諦也。所以《禮記‧王制》中這十七字箴言:「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正道出祀權之於王者的唯一性與不可替性。事實上,此乃襲取上古帝王顓頊「絕地天通」一統天下祀權的歷史效用,而此一效用正為兩漢經學家所發揚光大。

關鍵字

祀權 郊天 宗廟 吉禘 春秋 禮記 董仲舒 劉歆

參考文獻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9。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台北: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台北:華崗,1977。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2002。

被引用紀錄


徐其寧(2014)。儒行與禮典:《孔子家語》思想探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4.00007
陳燕梅(2013)。從歷史源流觀察六朝官方祭典中的吉禮祭祀議論以及實際情況〔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243
趙淑芳(2015)。探究取向的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概念改變和學習興趣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500022
陳建樺(2009)。問題本位學習對四年級學童問題解決、批判思考及概念改變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0737
莊韻彬(2009)。認知學徒制在國小六年級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01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