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8.69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唐甄(1630─1704),為清初思想家,出生於四川達州,而長年羈旅於吳市。曾短期居官,因故去職後,仍積極尋求在政治上見用的機會,晚年以後生活窮愁潦倒,因而對於清初的民生現實,有極為深刻的親身體驗。 目前多數對唐甄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其事功思想上,如批判傳統君權制度,重視女子人權,以及富民的主張。由於唐甄出身於中層的士人階層,加上生活困頓,並無明確的師承關係,與主流的學術群體亦少來往,因此歷來對其思想淵源,多僅泛泛而論。正因如此,許多研究者認為唐甄思想不受傳統所約束,卻也缺乏較宏大完整的體系。 唐甄思想可謂以陽明學「致良知」的觀念為其重要基礎,本研究期待深入了解唐甄思想與孟子、王陽明之間較為清晰的傳承關係,以求全面了解其心性論及修養工夫論的內涵。此外希望探索在儒學「萬物一體」的傳統下,唐甄如何建立其事功思想的格局。

關鍵字

唐甄 潛書 孟子學 陽明學 心性學 事功思想

參考文獻


余英時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聯經 2004年
林安梧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臺灣學生書局 2006年
林安梧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 明文書局 1996年
袁保新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彭國翔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語中晚明的陽明學》 臺灣學生書局 2003年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