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6.235
  • 學位論文

李賀詩歌的幻見與穿越幻見探究

指導教授 : 劉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李賀詩歌的幻見與穿越幻見探究〉有三個研究目的:一、明瞭隱藏於李賀詩歌詭譎風格下的深層意識,探索為何他需將意識隱含在詩中。二、李賀的生命從詩中得到什麼?是固著於困境,或已得到全然的解脫?三、借用西方心理學理論,有系統地探究、推論李賀的生命境界,以此判斷其詩歌的價值。本論文主要運用拉岡的三界論和紀傑克闡發拉岡的真實界與幻見理論,歸納出以下四個論點:一、李賀對象徵秩序的認同與對抗。二、解痛錠般的幻覺。三、絕爽與激進的幻見景觀。四、穿越幻見、遭逢真實。在本論文中發現:一、李賀並非只固著在自己編造的幻覺中自我陶醉,詩歌也非僅停留於不平則鳴的境界。他是以勇者之姿探索生命真相,並已遭逢生命本質的虛無,也不斷試圖要穿越幻見,抵達真實。二、李賀短短二十七年的壽命,雖不及向我們展現他已完成主體分裂,得到全然的自由與解脫。但他那勇於揭示自我的生命歷程,與他為追求主體自由所作的努力,已使其詩歌充滿生命哲理與探索底層心靈的璀璨光芒。三、李賀的「長吉體」在各朝代都有不少的追隨者,他的影響不只表現在文學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對生命的深刻省思與對社會逾越的激進力量,啟發了後人的心靈,帶給後世文人反動與創新的動力。

關鍵字

李賀 幻見 穿越幻見 拉岡 紀傑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Li He fantasy latraversée de fantasme Lacan Slavoj Žižek

參考文獻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
莫詒謀:《柏格森的理智與直覺》(台北:水牛出版社,2001年)
林淑貞:〈從詩義類比論李賀《馬詩》之自我隱喻與歷史取譬〉《興大中文學報》,第十七期,2005年
張劍言:〈二十世紀李賀研究述論〉《文學遺產》第六期,2002年
陳友冰:〈李賀詩歌接受現象初探〉《淡江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8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