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13.219
  • 學位論文

《孟子》譬喻與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研究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教學研究嘗試將《孟子》譬喻與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且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新式作文題型,目的在提升學生作文能力、創造力,讓教師能活化教學現場,並落實品德教育。本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一、《孟子》譬喻特色與譬喻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 《孟子》譬喻不僅數量多、種類多樣,而且形式新奇,風格獨特。分析《孟子》114則譬喻,主要特色為:喻體廣泛,通俗易懂、各方設喻,氣勢充沛、循循善誘,包含哲理。而在《孟子》譬喻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實驗裡,得到了以下的教學成效:學生從短文寫作練習中培養興趣與自信。在模仿《孟子》譬喻的過程中,增強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不同於以往被動的上課模式,課堂中能展現無限創意,從經典文句中,學習人我關係與處事態度。 二、《孟子》寓言特色與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 《孟子》寓言共21則,以生動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幕幕生動的形象,描繪出則則發人深省的故事,探討其特色有:取材生活,易於理解、對比鮮明,對話生動、思想深刻,發人深省。將《孟子》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得到了以下的教學成效:透過教學法的運用,分析《孟子》寓言,能幫助學生建立文章構思能力,啟發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對文言文不再恐懼,在寫作練習中,增進文章的讀寫技巧,從寓意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提出教學建議,教師在教學現場時,可加強說明孟子使用譬喻的背景,增進學生理解。在設計擴寫題型時,因為學生經驗不足,閱讀有限,可以故事性擴寫代替說理性擴寫,學生較能發揮。每個教學單元可增加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文,並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觀摩彼此的作品。在閱讀感想寫作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更全面的觀點。

參考文獻


王開府:<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第四十三期》,2008年。
王慧茹:《孟子「談辯語言」的哲學省察》,臺北:萬卷樓,2006年。
狄波諾(Edward de Bono)著,劉慧玉譯:《六項思考帽》,臺北:臉譜,2010年。
鄭義淑:《孟子文章修辭析論》,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