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18.95
  • 學位論文

高一高二學生之排列組合相關數學能力與成就探討

指導教授 : 謝豐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高中數學99課程綱要中將原高二的排列組合單元移至高一,本研究因而欲探究高一、高二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排列組合單元前是否有足夠的先備知識、學習後排列組合相關數學能力與學習成就的情況。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和新北市的高一高二學生,按照學生就讀高中入學的基測最低錄取Pr值,將學生的來源分為高程度學校和中程度學校。高程度學校Pr值約97,中程度學校Pr值約80。在兩種程度學校中高一和高二學生各取三個班,約學生400人。利用發展出的問卷收集資料,透過學生答題情形及所提供的理由來評估學生學習前的先備知識及原生思想與數學能力的情況,學習後排列組合相關數學能力和學習成就的情況與差異。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如下: 1.學習前高一高二學生大致上研究中唯有樹狀圖的先備知識需要複習。高程度學校的學生較具備完整的數學過程能力,對排列組合問題使用算式的比例較高。中程度學校的學生仍需要去使用列舉的數學模式去解決排列組合問題,並透過列舉的過程了解物件間的關係與連結。高一學生對應的數學模式以算式為主,高二學生則是以列舉的模式為主。 2. 高程度學校的高一學生解題過程較不細膩。高二學生較有完整的數學過程能力相較於高一學生,學習成就也比高一學生來得好。 3. 中程度學校的高一學生在排列組合相關數學能力和學習成就上的表現皆贏高二的學生且高二學生的數學模式是很散亂的,尤其分不清楚如何將題目條件對應到 或 的數學模式。

參考文獻


6. 黃文慶(民91)。布題語句與情境對高中生解加法、乘法原理題目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11. 楊宜蓁(民98)。高中生重複組合學習歷程中之數學思維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12. 王筱惠(民99)。相同情境排列組合的對照起始例對高二學生學習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7. Haines, C., & Crouch, R. (2007), Mathematical and applications: Ability and competence frameworks, In W. Blum, P. L. Galbraith, H. W. Henn, & M. Niss (Eds.),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14th ICMI study, 417-424, New York: Springer
中文部分

被引用紀錄


柯書郁(2013)。高中數學排列組合單元教材內容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2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