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34.178
  • 學位論文

《春秋師說》考徵

指導教授 : 劉正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明儒趙汸的《春秋師說》為研究範圍,考徵趙汸之師黃澤在《春秋》學上之長短及其貢獻。正文共十章,以《春秋師說》三卷的前十篇為主,卷下後二篇乃趙輯錄黃澤舉示《春秋》中若干需謹慎探究之經文,非歲夕之間可成,故不列入考徵範圍之中。 第一章探究孔子述作《春秋》的動機。黃澤以為孔子傷周之衰、禮崩樂解,亂臣賊子並起,又忿齊桓、晉文放縱弒君賊而不討,為道往而明未來,故作《春秋》以示天下之大法。 第二章〈論魯史策書遺法〉考徵,主旨有四項:其一,黃澤區劃魯史之《春秋》及孔子之《春秋》二者性質的根本差異。其二,黃澤強調欲通經須先考史。其三,黃澤剖析孔子《春秋》之所以深奧難解的原因在於不修《春秋》的失傳,以致後人無法由比較二者之異同以求書法。其四,黃澤認為《春秋》起於魯隱公的原因,乃魯隱公之前失禮程度不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嚴重。 第三章探索三傳的得失。黃澤以為《左傳》「據凡例」、「考國史」、「說三叛人名」;《公羊》「舉大義」、「正名分」、「君子大居正」;《穀梁》「桓無王」、「定無正」有功於《春秋》經。《公》、《穀》之失在於不見國史,多致錯謬。 第四章檢討杜預、何休、范甯等注解得失。杜預之功在推變例以正褒貶、信二傳而去異端,又力求簡質正大。何休之失則在其說誕穿鑿,失去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之義。范甯解經雖有正直凜然,卻過於拘滯,不通事變。 第五章檢討漢唐宋諸儒得失。《春秋師說》先抨擊唐宋以來苛急深文之風;又批評胡安國不合經旨之處,稱道其中用舊說解經之妙;再則稱道林之奇明辨經意與史例之別,又批判林氏論禘的錯誤之處。 第六章闡述黃澤所悟出學《春秋》之要法:第一須先考全信《左傳》史事;再則屬辭比事以探討書法;三則兼採《公》、《穀》大義;四則當經傳互證;五則用理學工夫方可突使經旨明白。 第七章「〈經旨舉略〉考徵」,研討《春秋》中特筆之功效,並指明學《春秋》須先了解聖人氣象,方可察覺出其言外之意及經文止惡遏亂的目的。 第八章乃黃澤引據史實,旁徵周代《孟子》、《國語》等書,反駁胡安國等主張《春秋》以夏時冠周月之觀點。 第九章比較三傳對《春秋》於魯隱公元年不書「即位」之原因及是非。 第十章分析周代封建制度的繼承狀況。主旨探討當天子、諸侯無嫡子時,其選擇庶子為繼位人的原則。

參考文獻


劉師正浩 左海鉤沉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葉國良 宋人疑經改經考 國立臺灣大學文哲叢刊之五十五,1980年6月
(民國以前著作以作者時代為序,民國以後以該書出版日為序)
一、關於黃澤、趙汸、四庫之屬
(明)趙汸 春秋師說 (清)徐乾學輯;(清)納蘭成德校訂《通志堂經解》

被引用紀錄


謝育娟(2005)。從春秋五霸之事論《春秋》之道名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4164143

延伸閱讀


  • 鄭良樹(1979)。《春秋事語》校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0(),1-17。https://doi.org/10.29708/JCS.CUHK.197901_10(1).0001
  • 邱詩雯、張瑞麟(2016)。張高評教授《春秋》經傳的研究思路華人文化研究4(2),183-19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80411001-201612-201804130022-201804130022-183-194
  • 陳槃(1975)。春秋列強兼幷考略新亞學報11(),317-335+ap10。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71013001-N202302080016-00001
  • 周何(1967)。春秋禮考辨簡述書目季刊2(1),58-60。https://doi.org/10.6203/BQ.1967.9.2.1.05
  • 劉德明(2021)。《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張高評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59),180-18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176462-202109-202207060011-202207060011-180-188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