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是以John Lyons (1977)的動態( dynamic )、靜態( stative )的時間概念為架構, 探討漢語 ‘快’ 的語義及在漢語教學語法上的應用。 主張 ‘快’ 的語義是在 ‘historical’ 客觀的時間概念及 ‘experiential’ 主觀的時間概念下產生, 文中並採漢語時間順序原則(Tai, 1988)來解釋句法使用現象。 文中先討論時間指涉( time reference)、時制等相關時間概念, 漢語副詞的使用、漢語狀語與補語、及 ‘快’的使用, 第三章針對時點與時段、 ‘快’的連用限制、‘快’的語意和句法進行探討,並對比 ‘早’、‘晚’、‘快’、‘慢’ 的英文相對詞彙,對數量短語前通常只用‘快’ , 不用‘快要’ 的情況提出解釋。 第四章以第三章語義和句法探討為基礎, 針對‘快’的使用疑點, 對台灣、北京兩地以華語為母語者進行調查, 問題如: 動補結構中,‘快’是出現在動量補語前或動詞前 、 ‘快要’出現在數量詞前是否被接受、‘就快要’是否為台灣華語之現象等。 調查結果呈現地區差異。 第五章分析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偏誤, 批判現在華語教科書對快的教學的缺失,並提出教學語法及試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