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36.171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峽藍染文化營造的社區學習策略,及推動藍染文化營造後對三峽的發展影響。研究方法為參與式行動研究,研究對象為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為主軸推動的三峽藍染成員,研究範圍為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策劃之三峽藍染文化營造現況。首先依據文獻探討瞭解社區學習與學習型社區相關理論,其次根據三峽藍染文化的文獻資料與參與研究所得進行社區營造的策略分析。依據研究發現而歸納成以下的結論與建議,以供其他社區推動文化營造之參考。 根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出研究結論如下: 一、運用團隊學習機制,營造三峽藍染文化。 二、開發人力資源,培育專業藍染種子教師,使三峽社區藍染文化的推展有充裕的人力。 三、針對不同民眾的需求,規劃長期性的專業藍染技藝課程及短期藍染文化體驗課程。 四、結合公部門、地方民間機構、學校教育單位塑造藍染學習環境。 五、透過藍染體驗學習,傳遞藍染資訊與藍染知能學習。 六、透過社區文化意識的宣傳,吸引三峽民眾參與藍染學習並.設計生活化課程,以刺激社區居民的學習慾啟迪學習動機 七、形塑地方文化產業,提供市場需求,開發三峽藍染產品與染布體驗,創造文化消費。 根據研究結論,以學習型社區的發展目標分類提出建議如下: 壹、對造人方面的建議: 一、三峽藍染文化專業團隊的重組 二、藍染專業技藝的認證 三、種子教師的儲備訓練 四、文化義工的組織培訓 五、藍染美學的養成 六、提供藍染學習對話窗口 貳、對造景方面的建議: 一、塑造藍染的學習環境 二、整合藍染的學習資源 三、普及藍染的學習資訊 參、對造產方面的建議: 一、提昇藍染工作坊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準備度 二、創造藍染文化商品銷售空間 三、提昇藍染商品的競爭力 四、發展地方區域特色文化 五、營造三峽藍染街區

參考文獻


丁導民(2000)。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經營策略。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頁45-66。
李美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林振春(1995)。社區教育的基本理念。社會建設季刊,90期,頁19-25。
林振春(1999)。原住民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動策略。原住民族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20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育部(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被引用紀錄


陳育正(2009)。地方文化產業協力治理之分析--以三峽藍染文化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592
簡頌愔(2005)。921震災居民參與式社區重建評估要項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1660
嚴素娟(2003)。保母訓練班學員經驗學習之研究~女性主義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3703
蔣玉嬋(2006)。建構社區學習體系以推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1953
蕭玉玫(2007)。三位婚姻暴力受暴婦女之賦能歷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606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