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1.228
  • 學位論文

台灣族群問題的探源與進路

指導教授 : 陳延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是否存在著族群問題,學界間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質疑對族群問題的研究將突顯差異、製造衝突;有些學者更是從根本的態度上,否定台灣存在著族群差異。但本論文透過理論舖陳與前人實證研究的結果推知,族群差異的存在是種本然性的事實,我們無法否定它的存在,唯一可以選擇是逃避它、視而不見,或是面對它、正視它、並嘗試去解決衝突。本論文認為,第二種策略是較佳的選擇,唯有正視問題,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出路。 族群差異的存在,有血緣上、文化上,亦有歷史上的因素,本論文由台灣目前最普遍的「四大族群」的分類方式出發,首先運用歷史分析法,嘗試去釐清在四大族群下的三條族群分軸(原�漢、閩�客、本省人�外省人)是如何被界定的,並進而探討這三條軸線如何在1945年至1990年間被整合成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兩情結的對抗,1990年代後,這兩種意識更演化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國家認同之爭。 本論文認為,國家認同的分歧對立將造成我國民主鞏固與民主深化的危機,由於對國家的未來有南轅北轍的看法,已造成我國憲政延宕、公民社會難以建立的窘境。本論文認為,欲突破此種困境,可借鏡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思想的源流,在國家憲政體制中設計容納多元政黨、少數否決的機制,以建立朝野對憲政的共同尊重;而在民主運作上,為促成公民社會的構建,應參酌秦力克所建議「使用方言的政治」的作法,創建一尊重台灣各語族平等發言權的溝通平台,「語言平等法」的通過應屬當務之急;而在教育方面,對於公民教育的內涵,國家應該揭櫫主要目標與價值,並容納異議與批評。最後,族群的維繫必有賴制度的支持,能透過政治手段以保障文化傳統的,在當今全球社會中,其基本單位仍為國家,本論文以為透過對傳統主權觀念的反省,可以讓身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對國家、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責任,有更深刻的思索。

被引用紀錄


邱德隆(2011)。空間分析應用於族群政黨投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493
謝欣如(2009)。客家政治菁英與台灣憲政發展(1945~2008)〔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358
鄧瑋羚(2008)。戰後臺灣「國家主義」爭議之分析,1949-200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955
劉永元(2006)。全球化主要教育指標建構與我國教育政策對應之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41264
廖靜貞(2013)。臺灣新移民子女國民義務教育與國家安全之關聯〔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433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