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0.45
  • 學位論文

桃園縣觀音與新屋地區的農業經營特色

The Character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f Guanyin and Sinwu Township ,Taoyuan

指導教授 : 陳國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將觀音與新屋地區從戰後到現代的農業活動,以民國60年和民國87年為界,依序分為傳統、工業化以及現代三個階段,來瞭解這三階段的農業經營背景與發展,以及農地利用的轉變。並且試圖透過「農業糧食鏈」(agro-food chain)的研究概念,探究各階段的農業經營型態,以及農場經營網絡的聯繫關係與農民經營時的社會空間。 在觀音與新屋地區的傳統農業時代,漢移民為了延續原鄉的雙冬式稻作,付諸相當大的心力來克服土壤與水文上對農業活動的限制。而且以緊湊的耕作過程,來達到提供農家自給糧食的目的,「集約」因而成為了傳統農業經營的最大特色。傳統時代的農民也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大多採用家戶內的勞力,生產資材也可納入生態系統中重複使用,因此經營網絡的聯繫關係,大多分佈在以自家田厝為中心的村庄範圍之內,人際互動關係較為單純,社會空間也不大。 臺灣戰後長期的「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政策,造成部門分配不均,因而自民國60年之後,整體開始進入工業化時代,環境氛圍也隨之轉向都市社會,觀音與新屋地區的農業勞動力與資金因此大量外流。工業區進駐、都市擴張與運輸革新,也帶來工業污染與環境破壞等問題,農民因而逐漸無心耕作,農業經營轉為粗放。 民國60年之後的農業經營,由於化肥、農藥、大型農機的陸續使用,讓農戶內所能自行製造的生產資材越來越少,同時也由於農業勞動力的流失,使得集約的經營方式無法繼續維持,甚至要藉外界的勞力協助才能耕作,因此農業經營逐漸趨向專業分工,農具、土地、勞力、技術等資源,也隨專業分工的經營,而必須以金錢才能從外界取得。因此專業分工與金錢買賣取代傳統農業的垂直包工與濃厚人情,成了民國60年之後農業經營的最大特色。 觀音與新屋地區現代的農業經營,除了延續工業化時期所遭遇的困境之外,還必須面對日益自由化的全球市場競爭,因此農民在民國87年之後,結合了一至三級的產業經營特色與地方傳統文化,而出現了新式農業農場。新式農場與政府、民間社會團體與各項觀光資源整合,共同行銷宣傳,並在經營的過程中,與其他行業如廣告、餐廳、旅遊等業者合作,以擴大生產規模。所以從事現代新式農業的農民經過與多方面對象的合作聯繫後,經營時的社會空間也達到有史以來最為廣闊的階段。 在本文對觀音與新屋地區戰後至今的農業經營特色的探討下,看到了農業的發展與土地利用型態由同質性轉為異質性;農業經營型態由垂直包工轉為專業分工;經營聯繫關係網絡與社會空間持續的「分散」、「擴大」;農民與更複雜更龐大的其他行業部門做互動關係;最後現代新式農業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經營活動為最終目的,以持續取得農業經營的優勢。 從觀音與新屋地區農民在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挑戰過程中,可反映出臺灣農民的經營性格相當堅毅且善於變通,農民也普遍期盼政府能配合其本身的經營意願來輔導農業活動,而不是以強勢的國家力量主導農業發展。

被引用紀錄


張淑媚(2006)。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限制與社會資本的關係-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3962
張秀琪(2008)。日治時期新屋范姜家族社會領導階層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1766
廖文欣(2008)。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2874
余昭青(2008)。桃園地區水荒時期民眾生活用水替代水源水質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310971
馮瑞菁(2009)。田尾鄉花卉園藝農業經營的空間特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133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