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33.72
  • 學位論文

從聯考到學測----高中入學招生考試歷史試題與教學目標關係之分析研究

指導教授 : 廖隆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尋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與史觀轉變之理念與脈絡,並透過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之歷史試題,觀察此理念與脈絡的轉變,對於試題的形式、內容、認知層次等的影響,並且探究課程標準是否藉由教材與評量落實其教學目標的傳達。據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分析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試題之異同、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內容與歷史科教學目標之關係。並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之歷史試題,以達到上述之研究目的。而所得之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聯考與學測在試題認知層次分布上有所不同,但理解與高層次的試題皆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由於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所設定的評量目的的不同,聯考試題會有難度較高的試題出現,以作為學校選擇學生時的依據;而基本學力測驗則將通過率控制在50%-75%之間,試題難易度適中,且多為中間偏易,以便了解學生在國中三年內的學習總成效。因此在試題的認知領域的呈現上,聯考以歷史資料與歷史解釋類等理解與高層次批判思考試題為多,基本學力測驗則以歷史事實等記憶與理解層次的題目占多數。此外,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在理解與高層次批判思考層次的題目,就試題的形式與轉化其所要測驗的概念,其試題呈現的層次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其正增強的效果。 二、聯考與學測在部分命題原則上有所差異 在試題題型方面,聯考試題分為選擇題與整合測驗題兩種,而基本學力測驗則皆為單一選擇題。聯考為求鑑別學生,試題中會出現連鎖式以及四道是非題式的題目。基本學力測驗則主張於每道試題中只考單一概念,同一測驗之中,每個試題需彼此獨立,不可互相牽涉。因此聯考試題會以多重概念進行命題,而學測則堅持以「一個明確」的問題為主。 三、學測在試題題型上延續了聯考試題特色 基本學力測驗延續了聯考生活化試題與題型多樣化的設計。但是由於聯考重在選擇的功能,因此,無論是在史料題、漫畫題、圖表題、地圖題等題型,聯考試題所採用的比例皆高於基本學力測驗,此乃由於這幾類試題的命題在認知領域上多為理解與高層次批判思考層次的題目偏多。基本學力測驗唯有在情境題的命題比例上高於聯考試題,此種題型已成為近年來基本學力測驗的基本形式。 四、聯考與學測在冊次與主題分布上皆有不均衡之處 在冊次分布上,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皆有不均衡之處。聯考中國史第三冊的比例明顯較其他冊次高,而基本學力測驗則是有關外國史第四冊內容的試題比例相當低,此部份可能與學測的考試在國三下學期的學期中施測有關。在取材重點與主題分布方面,由於受到教科書設計的影響,一般而言,政治軍事部分的比例向來都是偏高的,聯考與學測在此部份的分布也是具有相同的趨勢。 五、聯考試題有助於民族精神教育的落實 由於華民國政治的發展、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國際局勢的變化,國家認同成為整體教育目標的終極關懷。教科書中固定價值的傳輸、國家政治的認同,透過教學目標在教科書與聯考試題中的落實,形成其強化的作用。聯考試題以第三冊中國近現代史之命題比例偏高,即是由於第三冊教材內容多為中國近現代的內憂與外患,足以刺激學生的民族情感,頗能符合七十二年版教學目標之一「培養民族精神」的達成。 六、聯考與學測試題有助於臺灣主體性意識的抬頭 聯考與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在臺灣史試題部分,每年皆維持在五題左右。顯見,臺灣主體性意識在八十六至八十八年以七十二年版施測的聯考試題已然展現,此印證了自八○年代開始臺灣主體意識的抬頭。至八十三年版開始出現「認識臺灣」課程標準,其目標即在於「立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天下」理念之達成。 七、聯考與學測試題在達成情意教學目標方面有其侷限性 雖則所有的試題皆可以達成某一條教學目標,但是無論是聯考還是基本學力測驗試題,仍然不見有試題可以使學生達成所有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在情意目標的部分,可見課程目標並無法完全以聯考或基本學力測驗試題來實踐。 本研究針對基本學力測驗命題與組題、教科書編輯、教師教學、政府政策、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下列建議: 一、建議基本學力測驗命題時應注意題幹的完整敘述、測驗內容需多樣化與能力化;在組題方面,宜注意能力指標的適當分配,並能發揮考試引導教學的正面意義;並且應該公佈基本學力測驗最低門檻,以為補救教學之依據。 二、建議教科書的編輯在編寫時應多採不同的論述,讓學生從中了解不同立場、觀點的人物在不同的社會結構條件下的活動。 三、建議教師在教學時,宜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並可模仿學測以重要學科知識概念的命題方式命題,且能教導學生史學方法的運用,進而能達到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在政府政策方面,建議應落實多元入學方案,以導引國中教學正常化。並且增加學生的學習時數與降低教師的授課時數,以便教師有更充裕的時間來達成國家課程所賦予的目標。 五、未來可再持續進行基本學力測驗社會科試題命題趨勢之分析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人與時間」軸能力指標之分析等研究。

參考文獻


郭洪紀,《文化民族主義》,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9。
黃麗生,〈歷史思考與整體史觀的教育啟示--以「中西歷史之匯合」課程為例〉,《通識教育》,8卷3期,民國90年9月,頁19-47。
楊明哲,〈歷史教學的理念與實際〉,《通識教育》,8卷3期,民國90年9月,頁1-17。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民國92年1月15日。
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臺北縣:龍騰文化),民國90年。

被引用紀錄


王雅蕾(2010)。基測改變了什麼?從教學現場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學評量的轉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371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