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以「章法學」的知識運用於國中生的國文閱讀與寫作的互動之中,探討文章章法對教師教學與國中生學習讀寫的助益。其目的是:一、增進教師國語文專業,能將章法知識運用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中,實施讀寫互動,減省教學時間,增進專業。二、提升學生讀寫的能力,藉章法的分析可以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讀寫互動中,幫助學生運材、謀篇布局等,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並在無形之中,增進學生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 本研究是以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為對象,由教師設計題目,兼顧理論及實例的操作:用文獻回顧探討有關讀寫互動與章法的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探析讀寫互動與章法的相關理論、文章或學生作品;最後在教學方面則兼用了觀察法。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一、增進教師的專業知能:(一)章法分析教學,就閱讀教學而言,分析出文章結構,並畫出結構分析表,給學生閱讀學習的策略及寫作技巧。(二)讀寫互動教學,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提示寫作;或是在進行寫作教學時,結合閱讀,教師減省了時間,可教導學生多讀多寫。(三)作文批改省時,進行章法教學,可利用多種命題方式,鎖定單項能力,所以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品時,就可判定學生的能力是否已形成。二、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一)增進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學到因果、正反、凡目章法三種閱讀策略,可以快速的畫線或圈出每一段的大意或是主旨,增加了閱讀的速度,可以大量閱讀。(二)逐步增進寫作能力,章法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組織材料、架構全篇,對於提升寫作能力大有幫助。(三)增強形象與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透過「因果」序列、「正反」對比、「凡目」歸納、演繹的訓練,充分地展現了識見與思維能力。三、教師命題設計的影響:在三種章法的命題設計與實際操作之後,發現題目有部分設計不良,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是本論文應該檢討與改進的地方。四、寫作評定量表的缺乏。本論文中的學生作品的評量或修改,完全依照各班級的國文老師自行評改,缺少統一的客觀標準,這也是本論文所呈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