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2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王鼎鈞散文為論述範圍,雜文、小說、新詩作品並不包括在內,而僅供補述。研究方法為從作品文本作深入考察,並以其提出之文學理論、創作理念為輔,旁及相涉文學理論。共分為六章十八節,主要從幾個面相呈現王鼎鈞的散文風貌: 首先,正如王鼎鈞所言:「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筆者先梳理其生平經歷與創作背景,來呈現培育他一系列作品的沃腴土壤。再說明王鼎鈞作品的轉折分期,顯現出作家精益求精的寫作熱情,以及風格的轉變。並欲揭示在作者外爍的寫作成就下,內在的寫作理念。 接著,再就由其作品內在關注的主題著手,勾勒出其散文內蘊的礦藏,以透鏤出作者的心靈微光。在第一節中,筆者探討王鼎鈞筆下人性與人生的觀察。此一主題著重於人生的調適與人性的探討,第二節則欲呈現王鼎鈞用筆所錄下的時代聲音。漂泊與懷鄉的愁緒滲融在他的作品中,顯現了抒情沉鬱的風格,見證了時代的亂離氛圍如何塑造了一代中國人共同的、惶惶流離的心理態勢。 而王鼎鈞透過實驗,對散文文類進行開拓與創新,使散文此一「文類之母」的文體呈現新貌,當散文與其他文體滲融,所呈現的差異,筆者試由以下小說體散文、寓言體散文、詩化散文三角度來說明。 「意象是作家的開業執照」,這句話說明了王鼎鈞的藝術經營中,對「意象」的重視,幾個核心意象所形成的符碼,更可一窺其創作的門徑,故筆者從文本中梳理其流衍的流域,試著找出與創作主題的互動關係,以及作家擷取意象時心象的投射,進一步所折射出作家對世界、宇宙、自我的觀照,細處描繪其文學成就。包括了自然意象—樹、山;人為意象—路、地圖、鏡子;以及夢的意象等。 最末,筆者再以二節作總結。首為風格的評述:針對前人評論作總論,再以此為基礎,對全文書寫作一總覽。二為未來的展望:探討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方向,與衍伸出來的議題,以期作更完整、更清晰的呈現。

關鍵字

王鼎鈞 現代散文 文類跨越 意象

被引用紀錄


王秀筠(2018)。張秀亞及其散文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8.00190

延伸閱讀


  • 易鼎鈞(2017)。王鼎鈞散文象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287
  • 黃啓方(1978)。王禹偁詩文繫年書目季刊11(4),41-78。https://doi.org/10.6203/BQ.1978.3.11.4.04
  • 蕭旭府(2016)。王穉登詩觀論析淡江中文學報(34),149-183。https://doi.org/10.6187/tkujcl.201606.34-5
  • 佘佳燕(2021)。論王鼎鈞散文言簡意豐、文筆凝煉之形成與意義高雄師大國文學報(34),65-9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64692-202110-202111010007-202111010007-65-91
  • 江濰帆(2013)。侯榕生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50329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