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1.209
  • 學位論文

台灣政治轉型中國家蛻變之內環境因素分析

指導教授 : 紀俊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政治轉型,事實上並非全如「現代化理論」所預設的直線發展,有些國家在政治轉型過程中發生「逆轉」的窘況,也有些國家在轉型初期稍有進展,但隨即停滯不前。而台灣的政治轉型明顯地從剛性威權體制轉化為柔性威權體制,再朝向民主化穩健發展,以民主化的基本意涵: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制度化來檢視,台灣的政治轉型朝向民主鞏固的發展應無疑義。本研究之焦點,即以此種發展為歷史縱深,透過文化信仰、憲政體制、政黨體系以及政經互動來檢視國家之蛻變。 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敗後遷台以來,舊政權所建構的制度和統治方式,逐漸無法應對急速變遷的社會和崛起的社會勢力,台灣在1980年代中期,進入明顯轉型的時期。而1990年代新國家的建立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崛起勢力的利益,所形成的國家和權力重組。其間國家官僚的改革派,透過與崛起的資本家勢力和本土政客結盟,型塑了新國家和新權力聯盟。 1993年台灣面臨空前巨變,國民黨在經歷了政治社會運動的衝擊,和內部派系鬥爭之後,改革派掌握主導權,而舊勢力(保守派)自權力核心全面撤出,使台灣邁向新國家的局面。 1996年,總統直選,新的統治型態出現,更明顯的區隔了舊時代與新國家的分野。而舊政權時代的各種制度,相對的面臨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轉變。當舊時代過去,而新制度還未建立時,台灣正面臨一個制度上青黃不接與不確定的過渡時期。各方勢力競相展現實力,共同參與搭構新制度的權力遊戲,以便在未來的制度中,確立位置和利益。 2000年總統大選,由於國民黨的第三次塊狀裂解,加上民心思變以及「民粹」的推波助瀾,陳水扁「好運」(扁自語)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終結了國民黨在台灣半個多世紀的執政,使得民主政治中的「政黨輪替執政」原則,在台灣政治轉化的過程中首度出現,至此台灣的民主政治的基本儀式(形式)全備。陳水扁上任後,歷經扁唐體制的「全民內閣」,扁張體制的「行動內閣」而至於今的扁游體制的「戰鬥內閣」。在國會無法經常獲得穩定多數支持的窘境下,常使國家陷於「空轉」,而領導階層處於「迷航」的情況下,政策不明,進退無方,在台灣內部不斷「內耗」之際,台灣的民主政治前景是否能就此邁向「穩定」或「鞏固」,則是一個頗值進一步觀察的課題。而觀察國家的自主性(制定決策的能力)與國家的職能(執行既定政策的能力),不失為一個著力的基點。 本研究含緒論與結論共計七章,二十六節,約三十五萬言,第一章緒論:開宗明義指出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所採行的方法,與依循的架構,以及論題之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國家理論之耙梳與論辯,首先強調國家乃是最主要的權力容器,其次分別論述社會中心論與國家中心論之要旨及其窘困,而已Jessop的整合理論加以總結。 第三章:國家蛻變之文化信仰因素,乃揭示國家蛻變之主觀因素,包括政治文化與意識型態,主要內涵包括:其一、以文化信仰為驅使社會行動之幽靈,重新喚起政治社會對文化信仰之重視,其二、威權政治文化與官定意識型態之建構,其三、在民主化與自由化過程中,政治文化開始由臣屬型逐漸向參與型過渡,其四、民粹現象之普化與中間路線之迷思 。 第四章:國家蛻變之憲政體制因素,主要內涵包括:其一、中華民國體制定位,其二、兩蔣時代政治強人下之憲政體制,其三、李登輝時代憲政體制下的強人政治,其四、台灣首次出現的分裂性政府等問題。 第五章:國家蛻變之政黨體系因素,主要內涵包括:其一、強調政黨乃政府與民間之接著劑,是兩者結合不可或缺的零件組,其二、討論非競爭性一黨獨大之政黨態勢,其三、論述台灣競爭性之政黨體系,其四、以政黨之生滅與重組,來檢視台灣目前的政黨體系及其可能的發展。 第六章:國家蛻變之政經互動因素,主要內涵包括:其一、指出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之孿生關係,其二、威權統合體制下之政經互動,其三、政治民主化中之新政商關係,其四、地方派系與台灣之政經秩序。 第七章:結論:乃本研究最後之發現與建議,主要內涵包括:其一、台灣政治轉型中國家蛻變內環境因素之特色,其二、影響台灣民主體制存續與鞏固之變數,其三、台灣民主體制現存窘困之減除與調適。

參考文獻


9、李鴻禧,《憲法、憲改之生理與病理》,台北:前衛,1990年。
21、沈建中,《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台北:商鼎,1987年。
54、陳秉璋,《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1984年3月。
99、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2年。
8、王振寰(1989),〈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期。

被引用紀錄


黃鎮臺(2014)。政黨輪替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轉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324
莊三修(2013)。政府文創產業補助與輔導政策績效評估之研究─以表演藝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481
陳聿伶(2007)。台灣資訊電子產業政策工具之研究:1960年至20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105
楊水美(2006)。臺灣地區銀行產業發展之政經分析,1945-2006〔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3001
許智閔(2005)。析論釋字第499號中修憲界限爭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1048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