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94.128
  • 學位論文

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

指導教授 : 姚榮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歌仔冊為一種參雜閩南語口語所寫成的一種「唱本」,長篇故事多為七言,每首四句,故歌仔又可稱為「七字歌仔」。現存之歌仔冊雖有一定數量,但就文獻資料觀之,在歌仔冊的興盛時期數量必定是十分驚人的。 本文所選用之孟姜女全本歌仔冊為「會文齋本」的《繡像孟姜女歌》、「無名本」的《繡像孟姜女歌》、「黃塗本」的《新刊孟姜女歌》,以上這三等則合稱為「繡像版」。「會文堂本」的《特別改良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歌》、「捷發本」的《孟姜女哭萬里長城歌》,以上兩本合稱「敕桃仙版」。「玉珍本」的《孟姜女配夫新歌》、「竹林本」的《孟姜女配夫新歌》,以上兩本合稱為「邱壽版」,本研究即以「繡像版」、「敕桃仙版」、「邱壽版」為分,探討這幾本歌仔冊的語言現象。 本研究第一章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做一番回顧。第二章則就歌仔冊的定義、出版及流傳概況,以及歌仔冊的分類做一番探討。第三章首先就孟姜女故事研究資料來說明孟姜女故事的演變,其次說明各種不同版本的全本孟姜女歌仔冊,在就其內容結構、表現手法來討論。第四章則就這幾本歌仔冊的押韻特色,包括押韻的句式、格律等做出歸納,再從其韻腳當中所呈現與其他閩南語次方言的現象探討方言的涉入情形。第五章則就歌仔冊當中所使用的漢字,從訓用、假借字的觀點加以探討歌仔冊當中大量使用的訓用字、假借字,並試圖由前人研究成果找出這些用字的本字為何。

關鍵字

歌仔冊 孟姜女 閩南語 方言

被引用紀錄


胡慈芬(2010)。台灣唸歌仔藝術研究-以呂柳仙與楊秀卿的《周成過台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0.00041
林昭惠(2008)。玉珍漢書部《最新病子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144720
林佳怡(2009)。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之語言研究:以《金銀天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0545
杜仲奇(2009)。台灣歌仔冊《正派三國歌》之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0829
陳富貴(2010)。《食新娘茶講四句》歌仔冊之語言分析及其文化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13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