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79.14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同文算指》是介紹歐洲筆算的第一部著作,該書是根據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1537-1612,明末中譯名『丁先生』) 所著的《實用算術概論》(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算法統宗》等書,由利瑪竇與李之藻編譯而成。它是歐洲近代實用算術傳入中國的開始,對後來的中國算術演算有巨大的影響。同時,李之藻藉此書編譯所播下的西學東漸之種子,也在清朝時開啟新的一頁。《同文算指》一書分為《前編》、《通編》、《別編》三部分。 《前編》二卷(1613年)主要介紹了筆算的定位法和整數及分數的四則運算,其中加法、減法、乘法及分數除法和今日運算方法基本相同;整數除法是十五世紀末義大利數學家應用的「削減法」(亦即「帆船法」),十分複雜,但值得探索。本編中的分數記法,與古代籌算記法或歐洲的筆算記法正好顛倒過來,李之藻把分母置於分數線之上,分子置於分數線之下。最後,總結通問十四題是運用加、減、乘、除四術,由淺入深、由易入難。 《通編》八卷(1613年)是全書的中心,內容有三率法中含比例(包括正比、反比和複比)、比例分配、疊借互徵法(盈不足問題)、雜和較乘法(多元一次方程組)、數列(包括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級數(包括等差級數和等比級數)、測量三率法、勾股略、開方(包括開平方、立方與多乘方)與帶從開平方、冪次方等。此外,還輯入《算法統宗》中的一些難題,及徐光啟的《勾股義》與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的《測量法義》等內容。其中多元一次方程組、開帶從平方與開多乘方等方法,由於未見於《實用算術概論》,顯然是取自中國算書。 《別編》一卷(未提編譯年代),只有「截圓弦算」一節,全節談論的重點在天文測度方面,整節分成七個部分,內中舉及正弦餘弦表至小數七位,為近代西方三角學傳入中國之首。 本論文將深入分析《同文算指》的內容,並且探討筆算與當時學術環境的關聯,用以確立李之藻在明末算學研究的地位及其影響。事實上,《同文算指》介紹的筆算,與現今的算法十分接近,清代數學工作者很重視它,並不斷地克服了它的缺點,使筆算漸臻完善,筆算的應用也逐漸普遍起來,可見《同文算指》是具有時代意義及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21.Florian Cajori(卡約黎)著(曹丹文譯), A History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初等算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9年。
47.Frank J. Swetz, Capitalism And Arithmetic:The New Math of the 15th Century, Illinois:Open Court La Salle,1987.
52. 林昌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3. Catherine Jami, Peter Engelfriet and Gregory Blue, Statecraft and Intelleutual Renewal in Ming China:(The Cross-Cultural Synthesis of Xu Guangqi(1562-1633)), Leiden:Brill, 2001.
68. Dirk J. Struik, A Concis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1948 .

被引用紀錄


陳春廷(2006)。東算家南秉吉《算學正義》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095946
鍾秀瓏(2006)。陳藎謨《度測》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1217
程和欽(2006)。清代算學家杜知耕及其《數學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4064
吳建任(2006)。東算家趙泰?《籌書管見》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20482
郭志輝(2009)。杜知耕及其《幾何論約》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55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