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5.1
  • 學位論文

電腦互動性之數位藝術創作與研究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arts about 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 : 康台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當代視覺藝術之中,科技藝術可謂是新興創作型態,為視覺藝術教學上,不容忽視。在西方媒體藝術的發展,打破傳統媒材界線探討當代藝術媒體的特性,而在台灣,科技藝術從1980年代到至今,這個新的創作媒介,已成為當下最流行、甚至席捲全台與全世界的目光,雖然在其是當代藝術表現重要的方式之ㄧ。其實它是無法單純的指向某一藝術風格、藝術流派,也不是一項藝術運動的名稱。但以各種科技藝術最為工具媒介完成的藝術作品,都正以一種動態與互動為內涵,隨著科技產業的發達與技術層面的創新,使科技藝術不斷進化與延伸擴張,從新塑造藝術創作與科技藝術的微妙關係。 研究結果如下: 1.台灣對於科技藝術的認知與應用: 在當代藝術中,科技藝術的表現形式已成為近代藝術家創作的一個創作媒材,而在觀賞者也較接受新的創作方式。 2.電腦視覺科技於數位藝術創作模式互動表現: 分別以正向互動形式、佇立式互動形式與裝置互動形式。觀賞者藉由虛擬物像或觸碰、操控觸發裝置物件,而獲得互動的回饋與反映。

參考文獻


4.林珮淳 、吳佩芬(2002)。數位藝術相關理論研究與創作探討。藝術學報 第70期 p43-58。
5.陳永賢(2005)。互動式媒體藝術創作觀念之探討。藝術學報 第77期(設計類) p51-66。
8.林珮淳、范銀霞(2004)。從數位藝術探討互動觀念、媒介與美學。藝術學報 第74期 p99-111。
11.王聖文、陳永賢(2006)。新媒體藝術及其當代性。藝術論文集刊 第8期 p1-24。
1.吳宗德、王照明(2007)。探討運用知覺使用者介面於數位藝術互動性之研究。資訊電子學刊 第2期p9-18。

被引用紀錄


林育誼(2011)。林育誼作品發表會(含輔助文件" Miracle" : 原創作品與註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1.000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