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9.113
  • 學位論文

越裔新台灣之子主觀福祉探討---以國小高年級學為例

指導教授 : 鄭清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2000年至2010年台閩地區所有新生兒中,約每十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新生兒為新台灣之子,他們是台灣社會中占有不少比例的新成員,但卻也是相對弱勢人口群體。現今台灣雖有許多針對新台灣之子的政策,然而眾多政策零散於政府組織中的各個部門,此外這些政策忽略新台灣之子的心聲。因此本研究想要瞭解下列三個議題:1.建構新台灣之子的主觀福祉圖像。2. 瞭解新台灣之子時間與空間的移動,從中得知日常生活的樣貌。3.將研究結果與當前關於新台灣之子政策進行對照,並做出政策建議。 本研究欲瞭解新台灣之子的福祉圖像,共選取10位研究參與者,透過圖像、時間日記調查、小團體腦力激盪等三種質性資料蒐集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主要研究結果包括:一、新台灣之子福祉圖像:(一)構成新台灣之子福祉的重要與主要構面:1. 構成新台灣之子福祉的最主要五個構面依序為「喜歡的事、地方、東西」、「食物」、「方便的東西」、「休閒娛樂」、「家人」。2.構成福祉的最重要面向為「家人」、「食物」、「方便的東西」、「錢」、「朋友」。(二)家人與錢對新台灣之子福祉有極大的影響力。(三)物質為構成兒童福祉的最主要屬性:新台灣之子與雙親皆為本國籍子女所建構出的主觀福祉其差異不大。(四)外籍配偶母國的文化對新台灣之子主觀福祉的影響力是微弱的。二、時間空間的使用狀況:(一)新台灣之子週一至週五活動場域的安排為「家→學校→家」或「家→學校→安親班(補習班)→家」。(二)假日則呈現較不規則的樣貌,女童的活動場域以室內為主,而男童則會有至少半天的時間到鄰近公園運動。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提出研究建議:一、發展跨國婚姻家庭生活狀況調查。二、重視多元文化。三、移除非必要的標籤。四、發展地區性新台灣之子福祉之方案 。

關鍵字

新台灣之子 福祉

參考文獻


王永慈(2005),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4,1-32。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期,頁35-41。
田晶瑩、王宏仁(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 3(1),頁3-36。
李美賢(2006)越南好女性的文化邊界與越南新娘:尊嚴」vs.靈魂之債。臺灣東南亞學刊, 3(1),頁37-62。
何青蓉(2003a)。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第49 卷第4 期,頁33-60。

被引用紀錄


黃庭芬(2015)。從多元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新住民教導子女母語之層面與方式〔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137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