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99.243
  • 學位論文

台日中小企業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的模式與策略之研究 -以中國市場為例-

Strategic Coalition for Taiwan and Japanese SME Corporations. -Taking China Market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鄭瑞昌
共同指導教授 : 陳元陽(Yuan -Yang Chen)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大陸已於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隨著中國開放市場的加速,13億人口的世界工廠正轉型為巨大的世界消費市場,在此趨勢下,日本企業也加速對中國的投資。但是,根據富士通綜合研究所 (FRI) 經濟研究所2007年的研究調查指出,日本企業於擴大拓展此一魅力市場之際,面臨著1. 成本高,不習慣中國的商業行為習慣。2.無法理解及應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或習慣。3. 日系企業的自主性低,意思決定須仰賴母公司。4.人才現地化腳步太慢,等諸多課題(朱炎2007)。於是為降低進入中國市場的風險以及克服如此經營問題的多數日本企業,便借重台灣企業的力量,以台日策略聯盟的合作模式進入中國市場。尤其近年來,台日企業在中國以合資模式拓展事業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特別是在汽車零組件、電機電子與食品飲料等領域的亮麗表現,持續受到矚目,如旺旺集團與康師傅等。所以台日企業策略聯盟的成功理由與發展過程,也漸漸地引起海內外的高度興趣 (劉仁傑,2010)。然而,台日策略聯盟基本上都是大企業間的合作,中小企業則相對較少。日本的中小企業面臨日本國內少子化的影響,市場萎縮、需求減少,因而拓展中國市場亦更為迫切。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台日中小企業合作共同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與策略。期望經由分析研究之發現,對資源有限的台日小企業攜手赴大陸投資或銷售的優劣勢有進一步的瞭解與認識,進而俾能提供適切的模式及策略之建議或者作為政府輔導中小企業拓展中國市場之參考。 為了探討並達成此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分析方法,首先以整合相關文獻並進行分析探討形成台日策略聯盟模式的動向背景,以及台日企業策略聯盟的發展過程與成功理由。再則以競合策略以及策略聯盟理論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進行台日中小企業合作成功案例的成功模式之優劣勢SWOT分析,深入剖析其策 略聯盟成功因素為研究的方向。最後檢討台日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是否能有效利用這種策略性合作關係的理論。 其結果顯示,台日中小企業能以合作模式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其理由是由於台灣的優勢在於決策快速、積極的經營能力、同文同種的文化、語言能力以及台灣在大陸建立的品牌能力等。因此能理解掌握中國市場的商業慣行及行銷促進的手法。然而日本優點則在組織觀念與能力、對組織的高忠誠度、研發品管能力以及在全球獲得極高的信賴度品牌力等,能達到經營資源完全性互補增加競爭力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雙方的溝通協調人員,活用台灣企業的人才的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3. 林昱君,1998,如何以企業聯盟開拓大陸市場之研究,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台
12. 劉慶瑞,2005,從日本對中國投資之經驗看台商的中國熱,經濟前瞻,中華
經濟研究院,47-52。
1. Anderson, E.& H. Gatignon(1986)”Modes of Foreign Entry :A transaction cost
3. Health and Company.Hill, C.W. L, P. Hwang &W.C. Kim(1990)”An Eclectie theor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