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79.60
  • 期刊

晚清學制的變遷及西方教育制度的引介

摘要


傳統中國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在性善說基礎上,著重主體性的精神自覺,故強調以德行為主開展整全人格的通識教育,因此對教育的期許是能擔負超越知識領域的功能,以啓迪人心為主,教育的本質是以涵融整全的人格為終極目標,而自近代以來在西方衝擊之下,這些傳統教育理念遭逢極大的挑戰。 本文主要在探究晚清引介西式教育制度以來各階段學制的變遷。晚清教育的變革除在結構上,教育系統與科舉任官系統分離,使知識階層產生本質的變遷外,由師資結構及課程安排,可看出在教育理念及教學活動上,大致呈現出「實證性」、「實用性」和「移植性」的特徵,這些變化雖使近代中國在知識及技術層面上,取得相當的成效,但卻逐漸與傳統的人文主義理想有所背離。 整體而言,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在教育及思想上均呈顯出極明顯的「傳統」與「現代」的斷裂,造成當代中國人價值意義的失落,因此省思近代中國如何引介西式教育以及這一教育理念和方針的可能問題,實有助於對當前教育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除有如何擺脫政治對教育的工具性支配,重建教育的自主性的結構性因素外,如何以價值理性為前導,思考傳統教育理念與現今通識教育的相容性,以重返教育的本質,實為當務之急。

被引用紀錄


陳盛賢(2007)。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5385
鄭淑貞(2010)。《京話日報》反映下的晚清新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0421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