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回顧近百年來美國各大學通識教育的興起(第二節),探討美國的經典通識教育的經驗及其潛藏的問題(第三節),並就美國的經驗對台灣的大學通識教育所可能具有的啟示(第四節),略加討論。 本文結論認為:(一)近百年來美國的經驗顯示:以經典作為通識核心課程,是傳承文化價值的有效方法。「核心」通識課程的設立,是通識教育課程的常現,而在核心課程的規劃之中,為引導學生研讀最具價值的經典著作,所以經典教學遂進入了通識教育之中。 (二)美國經驗顯示:通識核心課程經典著作的選定,並非一經定案就永不改變,事實上核心課程的設計以及經典著作的必要性,並非一帆風順地受到通識教育者的支持。面對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核心課程之內容必須不斷修行,因為由學校或政府規劃的核心課程與選擇的經典教材,容易陷於特定的意識形態,或淪為政府政策的工具。而且,學生選修自由度縮減,也有礙學習心理,隱含對學生選擇能力的不信任,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此外,對於經典著作,如果採用原典,往往深奧難讀,而且摻雜不合時宜或不相關的題材,有時還帶有教條權威氣息;如果使用後人重編訂的課本,則難保不失原意,透過重編者的有色眼鏡來理解經典的原意。因此,核心程雖然已經廣泛被西方通識教育者所採用,經典教材的意義在美國也普遍受到重視;但是,如何規劃核心課程的內容,如何選擇教材,仍然爭論不息。 (三)戰後台灣經濟突飛猛進,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成功及社會之富庶繁榮,社會大眾的價值觀頗有功利主義的傾向。針對當前台灣社會的特殊狀況,通過經典著作而使學生之心智獲得啟發與陶冶,是值得努力的做法。尤其研讀經史典籍,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民族、歷史與文化,增強學生一脈相傳的時間感,幫助學生確認文化的淵源,而長久浸潤於古聖先賢的典範之中,亦使學生在立身處世上有確定而具永久價值的學習對象。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develpoment of the great-book education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Section 2),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great books (Section 3),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American experience to Taiwan (Section 4).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three-fold: (1) The great-book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ultural values to college students, (2) The reading list in the core curriculum requires constant revisio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changing society, and (3) it is fruitful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the classics as core curricrlum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