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6.186
  • 期刊

二愚之際:朱熹注《論語》“甯武子”章義涵再探

摘要


本文以朱注「甯武子」章的義涵為討論對象。相較於遠儒近道之魏晉人「詳愚」「晦智」的解說,朱注不論就詮釋地位或影響層面而言可謂更形重要,但其注文卻存在著「朱子自注」-「不避艱險」與所引之「程子曰」-「沈晦」的詮釋差異,遂造成歷來理解朱注的盲點與糾結之所在。 故本文試圖由此矛盾所形成的問題意識切入,並以《朱子語類》作為《集注》的理解支援,發現二愚之間存在著援引並進、輾轉交映的密切關係,朱子並非僅以「不避艱險」為甯武子之愚,他也注意到甯武子「沈晦」的一面,兩者不可偏廢,亦不能執於一端,甯武子之不可及,便在能巧妙地展現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愚」,可見二愚之間若能尋求一適切的關係定位,當可掘發朱熹並置此二愚的微意,為「甯武子」章的理解打鑄了另一鎖鑰。 本文並將此二愚置於中國儒道兩家思想的文化視域來加以察照,一則探尋朱子綰合此二愚之思想史的理解背景,一則從此二愚間「界」「會」之所在,揭示儒道兩家智慧各有擅場卻又互為支援的微妙關係,如此本文以「甯武子」之「人物形象」義涵的詮釋來探入的方式,也能為學術思想史的討論提供了一方法學上的進路。

關鍵字

甯武子 朱熹 沈晦 不避艱險

被引用紀錄


李威寰(2013)。由「證知」而「政治」:《論語》之「知」/「智」的根源與運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73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