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152.71
  • 期刊

救治溺水後合併呼吸窘迫症候群之呼吸照護經驗分享

Respiratory Care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fter Near Drowing

摘要


個案報告目的:溺水(Near Drowing)是指因發生溺水後,吸入海水或淡水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本案例探討一名因溺水而導致非心因性肺水腫,進展成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合併呼吸衰竭的病人。病人在使用機械通氣和肺保護策略治療後成功脫離呼吸器,經驗分享其呼吸照護調整策略。呼吸治療評估:本案例為37歲男性,理想體重70公斤,過去病史有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候群,此次不明原因於屏東大鵬灣處墜海,約半小時後被救起並實施心肺復甦術後,送至地區醫院初步處理經氣管插管後轉介至本院治療。到院時意識不清(GCS:E1VEM4),腦部電腦斷層顯示無出血,胸部X光呈現雙側瀰慢性肺實質病變,心肌酶檢測正常;血中動脈血液氣體分析於FiO_21.0下pH:7.201、PaCO_2:38.4mmHg、PaO_2:80.4mmHg、HCO_3–:14.7mEq/L、BE:10.6mmol/L、SaO2:97%,依2012年柏林定律定義:1.一周內發生新的呼吸症狀2.胸部X光雙側陰影3.PaO_2/FiO_2:134mmHg,故歸類重度ARDS,依上述情形先給予肺保護策略機械通氣治療高PEEP及低潮氣容積使用等。呼吸問題確認:1.嚴重低血氧-溺水後引發ARDS 2.呼吸道清除功能障礙3.肺部感染表格略呼吸治療措施:1.第一天依ARDS肺保護策略之呼吸器設定準則:潮氣容積6ml/kg,氣道壓力<30cmH_2O,PEEP>10cmH_2O,避免因抽痰造成肺泡反覆性塌陷,使用密閉式抽痰管併使用適當鎮靜劑(Lorazepam和Fentanyl)使用,隨著病患與呼吸器的配合情形調整,使用呼吸器型號NPB840採取壓力控制模式和肺保護性策略,PEEP最高14cmH_2O以維持PH7.201~7.47。氧合指數及呼吸器參數調整也改善當中如上(圖)示。2.呼吸道清除痰液障礙:因氣管內管放置導致痰液清除功能不良,採每2小時翻身拍痰,再加上本案例呼吸音吐氣會有喘鳴音(wheezing)問題,依醫囑給予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及化痰劑(Acetylcysteine)使用,必要時在人工氣道抽痰時,維持床頭抬高30-45度角,以避免再吸入性肺炎。3.肺部感染:住院第一天因X光雙側瀰慢性肺實質病變患者合併吸入性肺炎,使用經驗性療法抗生素(Ampicillin/Sulbactam),治療3天後患者仍有發燒情形改(Piperacillin/Tazobactam)抗生素使用。結果評值/討論:本案例在初期診斷為ARDS,呼吸器使用採取肺保護策略:高PEEP及低潮氣容積使用並經抗生素及鎮靜劑治療後因胸部X光改善及漸進式調整呼吸參數,第10天測呼吸器脫離參數PImax-40cmH_2o、PEmax+40cmH2o、RSBI82、TV(潮氣容積)484ml皆達標準,於插管第11天拔管,最後因患者溺水原因不明而會診精神科。經加護病房醫療團隊密切照顧,共住11天並脫離呼吸器後,意識清醒轉至病房後治癒回家。

並列摘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