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76.154
  • 期刊
  • OpenAccess

台灣頭份「四海話 研 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語言接觸常發生在不同語言間,或同一語言不同的方言間,甚至會發生在同一方言的不同次方言間,語言在互相接觸後往往伴隨著語言演變的現象發生,本文所研究的「四海話」就是由客語的次方言間互相接觸而產生的,所謂的「四海話」是“目前台灣地區兩種主要的客語次方言----四縣話和海陸話相互接觸後,使得四縣話或海陸話原有的語音、詞彙、甚至語法,產生改變(包括四縣變成海陸,或海陸變成四縣),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型客家話。”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分別在台灣的六個地區(平鎮、楊梅、關西、峨眉、頭份、南庄)發現了十七種類型的四海話,由此可見「四海話」並非單一地區的特殊現象,而是普遍存在於四縣客語和海陸客語雙方言區的現象,最早提出「四海話」的羅肇錦先生更認為「四海話」將是“未來臺灣客家話的優勢語言”。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這種“未來臺灣客家話的優勢語言”,並從「四海話」中找出語言接觸後的語言演變情形和其規律與方向,筆者於是從事本文的研究。由此研究我們發現以下幾點: 一、我們在頭份發現了二種類型的四海話,它們的聲韻系統、詞彙與四縣或海陸各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它是四縣與海陸互相接觸後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混合型客語。 二、由頭份四海話的語言結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聲、韻、調和詞彙的演變情形,由此我們可以找出其演變的規則。 三、從聲母的演變情形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以四縣為底層的頭份四縣和以海陸為底層的頭份海陸其聲母變化的難易程度並不相同。 四、由頭份四海話的聲韻、詞彙演變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頭份海陸在語言接觸後所產生演變程度遠大於頭份四縣,我們可以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探討其原因。

被引用紀錄


曾鈺娟(2011)。台灣桃竹地區四海話演變趨向〔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1.00602
張君菱(2007)。台灣苗栗客家藥用植物資源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0807200916273097
朱心怡(2007)。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5692
宋彩仙(2008)。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5451
楊昱光(2011)。關西湖肚饒平客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310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