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92.57
  • 期刊

鄭月波“隔紙畫”與“指畫”創作研究

Permeable-paper Painting and Finger Painting of Cheng Yet-Por

摘要


水墨繪畫於中國二十世紀初的20年代,徐悲鴻與林風眠先後大力提倡融合東西方藝術,改革中國繪畫,激起了「傳統與創新」的風潮。鄭月波三0年代在杭州、上海求學與教學正是中國繪畫力求改革最迫切的地方。鄭氏的生平與畫風以中國大陸、台灣及美國爲主要的發展地域與畫風分期,在台灣組「八朋畫會」長年奔走於台、美之間,以畫會友舉行展覽並多次巡迴畫於東南亞各國。 關於鄭月波的創作理念,他主張融合東西方藝術之長、表現個性及時代感,在創作的風格表現上有「寫實」亦有「寫意」。台灣在50年代,追求革新的畫家們,瞭解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表現風格之後,驀然地驚覺到可以運用傳統筆墨書寫性及偶然性的效果,來開拓新的繪畫領域,鄭氏藉此發展出他個人的「隔紙畫」表現技法;筆者上探起源與背景,分析「隔紙畫」的創作精神與表現過程。歸納作品後分類爲:斑剝肌理效果、揉皺的白紋效果及「迷象畫」等。 「指畫」的歷史淵源,雖然始於唐朝,而明、清兩代亦有指畫家,然而傳世的畫跡,除了清代高其佩之外,極少見到指畫作品。作者從指畫的發展探源及近代指畫畫家代表簡介,並比較指畫與筆畫的不同特質;深入分析鄭月波的「指畫技法」、「寫實指畫」與「寫意指畫」的風格,以及運用「撕紙筋」的效果及「聚群式」構圖也是鄭氏力求開創水墨繪畫的新的可能性。 鄭氏的創作與推廣美術教育的影響,遍及台灣與東南亞各地,尤其在台灣藝專任科主任時聘請名家任教影響至爲深遠。

關鍵字

台灣美術 鄭月波 指畫 隔指畫 水墨畫

參考文獻


沈柔堅主編(1993)。中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
黃才郎主編(1982)。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
張樹柏主編(1981)。故宮藏畫精選。香港:讀者文摘亞洲。
楊家駱編(1962)。藝術叢編。台北市:台灣世界書局。
潘天壽(1986)。潘天壽論畫筆錄。台北市:丹青。

被引用紀錄


張俊雄(2006)。夏一夫(玉符)繪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200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