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50.175
  • 期刊

九七憲改與臺灣憲法變遷的模式

摘要


歷經四次的臺灣憲改,雖然充滿爭議,但已透過實踐,逐漸形成特色。此種「臺灣經驗」,從憲法變遷的角度看,頗有理論化與模型化的研究價值。 本文從九七憲改的內涵與發展動態爲基點,回顧並比較從動員戡亂時期以來的歷次修憲,從憲改的形式與動能的分野,嘗試型塑臺灣憲法變遷的模式,並勾劃其未來性。 本文發現,歷經四次的憲改,在憲改的形式方面,受動員戡亂時期的影響頗深,而歷次憲改的背後的動能,與執政者所主觀認定的國家發展內外在危機有密切正向相關,並於第四次憲改中擴大政黨合流認同。前三次憲改以解決內部民主代表性的爲機爲主,第四次憲改則表現山強化國家對外主體性的作用。歷次憲改受到修憲機關化(即以國民大會爲修憲機關)的現制因素的高度影嚮。此種壓力認知並以機關達成修憲任務的憲改,已透過歷次實踐,發展出以議題切割的方式,調適憲改政治生態的修憲方式。至於此漸進調適(muddling-through)的模式,相對於全盤理性(comprehensive rationality)的模式,其終極的價值判斷,則仍有待觀察。

被引用紀錄


徐子軒(2012)。國家民主化之國際社會化研究:台灣、貝南與保加利亞的比較分析〔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1204
黃益豐(2006)。台灣主體意識與兩岸關係:兼論憲政改造回應國家定位〔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099
何陸垣(2015)。論違憲審查與政治民主化的辯證-以「特別權力關係」於我國司法實務之變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390
楊子慶(2012)。析論我國七次修憲後之憲政體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535
黃正杰(2009)。政治民主化與台灣對外僑務政策變遷:以對美國僑社政策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54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