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21
  • 期刊

救到死為止? 從國際間安樂死爭議之發展評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of Taiwan: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n Right to Die and Right to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摘要


安樂死的議題不僅牽涉到病人個體自主權的界限、醫療專業倫理抉擇的兩難,更隱含著社會群體對生命價值的詮釋、文化信仰上對死亡的態度,這種種宗教的、倫理的、社會的因素交互糾結,形成了法律上不可解的難題。台灣的醫界、法界各以不同的角度解析安樂死的議題,但迄今尚無共識。立法院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為台灣唯一直接處理安樂死議題的成文法,究竟該條例對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所爭議不休的安樂死議題,提供了何種解答呢?本文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法案,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進行詳細的比較分析。 研究發現,從法案名稱的選擇、立法目的用詞及至條文結構的安排,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處處暴露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在面臨生命權與自主權之倫理衝突的議題上,一種曖昧不明的價值判斷!新修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促進臨終病人的尊嚴上大大跨進了一步,但仍舊呈現出家屬父權主義的餘留。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之改變(愈來愈多的老人健康人口),醫療科技之進步(尖端醫療,基因科技),本文主張安樂死議題在二十一世紀仍舊會是進步工業國家的一個主要論爭課題,但論爭焦點將從消極安樂死轉向積極安樂死(更精確來說,是醫師協助自殺,Physician Assisted Suicide, PAS)。配合國際間關於安樂死的相關討論來解析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本文主張,該條例之重點乃在從尊重生命的觀點來鼓勵人民做好「預先死亡計畫」(advanced death planning);但要達到此一目的,社會上必須打破對死亡的恐懼與禁忌,該條例之制定通過只是開始,整個社會在生死教育上、臨終醫療尊嚴之維護上的配套工程仍須努力!

參考文獻


Jean-Dominique Bauby、邱瑞鑾(1997)。潛水鐘與蝴蝶
李震山(1999)。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325-350。
吳庶深(2000)。醫療人員的生死教育-當死亡迫近時。醫望雜誌。31,36-40。
波伊曼、江麗美(1997)。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
波拉克、楊玉齡、周成功(1997)。DNA的語言: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基因備忘錄

被引用紀錄


鄭雨青(2015)。非末期病人拒絕維生醫療之權利〔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5.00023
詹芝怡(2006)。計畫外生育與計畫外生命之損害賠償責任研究--兼論產前篩檢政策的應有走向〔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600030
劉士煒(2018)。從病人自主權論積極安樂死臨床醫學月刊82(5),681-687。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11_82(5).0126
唐子堯(2017)。論病人自主權於我國法之體現與刑事爭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1142
沈恆立(2014)。醫療同意之能力與代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4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