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77.195
  • 期刊

傳統中國的乳哺之道

Nursing and Infant Feeding in Traditional China

摘要


乳養嬰兒爲任何社會育嬰文化中最基本普遍而核心的一環。本文即以傳統產科及幼科典籍爲軸,近世傳記資料爲輔,試究中國過去哺育乳養嬰兒所重視之原則和禁忌,及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價值,以示乳哺之爲中國育嬰文化中極家常而重要的一面。 「乳者嬭也」,指的是餒以奶汁,「哺者食也」,指的是飼以食物,兩者並論,乃涵括育嬰法中乳養面之種種考慮。傳統中國醫界所揭示的乳兒方法,非常講求手續、規律、舒適和安全等原則。對於乳汁的品質、溫度和新鮮度等狀態,亦表高度關懷,爲保護稚弱無辜之嬰兒,寧予婦女極其廣泛和嚴格的約束。若無法親自餒乳,選擇乳母更須非常謹慎。此外,中世以後,中國對嬰兒哺食亦日益重視,以輔助並補充半歲以後嬰兒乳汁外其他副食品的需要。然整體而言,對哺食之態度略趨保守,較重消化而忽營養,不甚注意哺食品內容與營養之關係。 對於一切與乳養相關事宜,傳統中國醫界均十分留意,且將乳養之責任、禁忌及要求,加諸在乳養者-母親和乳母-的身上,將嬰兒視爲一脆弱而易受傷害的生命體,因而整個傳統中國的育嬰文化與西方相較,似乎顯得有些呵護過度,然而這層層苦心,確實爲保全嬰兒生命,綿延幼年人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元朱震亨(1982)。丹溪先生治法心要
宋張杲。醫說
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
明徐春甫(1978)。古今醫統大全
唐王燾(1987)。外臺秘要方

被引用紀錄


許春慧(2005)。明代醫德觀之研究—以醫病關係為線索〔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5.00795
柯小菁(2007)。塑造新母親:近代中國育兒知識的建構(1903-1937)〔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7.00156
邱俊明(2010)。「家有賢母,室有良妻」:《婦女時報》(1911-1917)家庭教育討論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423
吳燕秋(2009)。「拿掉」與「毋生」(m-sinn)-戰後台灣婦女墮胎史(1945-1984)〔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705201013403931
皮國立(2012)。「氣」與「細菌」的中國醫療史—民國中醫外感熱病學析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036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