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29.23
  • 期刊

從認知負荷理論談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設計

摘要


認知負荷理論是以認知資源有限的觀點出發,強調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連結的過程,以及訊息處理與知識間的互動關係,並更進一步探討教學媒材的呈現與學習者本身特質間的交互作用。又在許多研究中發現,學習障礙者在整個認知歷程中因無法有效運用工作記憶,造成學習困難。因此,本文欲以認知負荷理論為基礎,探討認知負荷的意涵,並從認知負荷的效應中提出對學習障礙生之教學設計原則,期能帶給特教老師教學之參考。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惠潔(1994)。綠蠵龜回來了。小牛頓兒童科學園地。128,8。
李慧慧(2006)。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先備知識、詞彙量、工作記憶、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周世杰、楊娟、張拉艷、蔡太生(2006)。工作記憶、執行功能、加工速度與數學障礙兒童推理和心算能力的關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4(6),574-577。
林明正(2006)。認知負荷理論與教學。台灣教育。641,41-43。
林寀雯(2007)。以認知負荷理論探討國小社會教科書課文內容編排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被引用紀錄


吳佳雯(2015)。色彩標示重點詞在不同文本類型中對於中文短文閱讀效益之眼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5.00124
謝東佑(2023)。從0到1—跨出英語授課的第一步護理雜誌70(5),21-29。https://doi.org/10.6224/JN.202310_70(5).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