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53.5
  • 學位論文

全球化與好萊塢華裔導演─作品探討與型態分析

Globalization and Hollywood Chinese Directors-Works Discussion and Typology Analysis

指導教授 : 周陽山

摘要


本研究探討在全球化脈絡之下,近年來華裔導演接受跨國資金投資所拍攝的華語片,與其早期尚未有如此豐沛資源時期的作品,內容所產生的改變為何。而這些跨國投資金額,又以好萊塢片廠的投資為大宗,藉以探究其商業操作模式對華語片帶來了何種新的樣貌。本研究以李安、張藝謀和陳凱歌的作品為個案,分別比較其早期和近期電影的內容形式轉變,以期能勾勒出具體的變化狀況。同時也一探究竟華語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所面臨的處境和所展現的新的面貌。 本研究以李安、張藝謀、陳凱歌三位導演的作品進行分析。針對三位導演的作品所選取的樣本分別是:李 安:《喜宴》、《臥虎藏龍》;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陳凱歌:《霸王別姬》、《無極》。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先以「文獻蒐集與整理」的方式,將全球化理論做一整理,之後將全球電影的概況做一描述,再將華語電影的生產脈絡以及如何與世界接軌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以瞭解其發展過程及脈絡。此外,將結合電影個案分析、電影文本分析,以李安的作品《喜宴》與《臥虎藏龍》、張藝謀的作品《大紅燈龍高高掛》與《英雄》、陳凱歌的作品《霸王別姬》與《無極》為對象,分析電影內在與外在形式的轉變與否,進行綜合性的討論。 本研究的分析類目融合相關論述,將電影的文化元素分為外在表徵和內在意義兩種。外在表徵切入的角度為:一、劇情、文化形象刻板化(stereotype);二、既定形象構成元素(cliche)的使用;三、讓西方人易於接受的情節或符號(episode);四、包裝影片的形式格局(format),而以上所述都包含:語言對白、時空場景、文化符號形象(服裝、具體中西文化符號)、角色形象塑造(男性、女性形象)、電腦動畫技術等等電影元素在內。相對於外在的形式,內在意涵切入的角度則有:一、東西文化的對話(dialogue);二、西方對東方殖民的懷舊(nostalgia)/異國情調(exoticism);三、中國文化的本質(culture core);四、導演創作的完整性(integrity);以上包含了國族/民族想向、東方獨特意象、價值觀念的呈現(生活習性、儀式、東西方觀念)等元素。 本研究結論指出,在全球化的脈絡之下,國內的電影工作者常受限於資金和技術等本地生產條件的不足,必得轉向國際尋求投資和製作技術的合作。此時,或許因為資源轉為豐厚因而使得影片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不但提高,甚至在市場上也大有斬獲。但是轉個角度來看,電影工作者因為資金來源和市場邏輯考量而受到的限制也大為提升。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通常關注在票房的表現,因此在電影內容的元素特別強調能夠吸引觀眾、符合大眾口味的外表層面,如此一來,華語電影中的「傳統文化」或「民族情感」的呈現勢必受到挑戰,致使導演不得不將其做必要的調整、轉換甚至移除,導演創作理念的完整性,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響。而其中外在形式和內在意義的轉變為何,在本文中有詳細的分析。 研究者在結論中也建議政府若要重振台灣電影產業,應該從政策面改變。一改過去「雨露均沾、誰都不得罪」的輔導金獎勵方式,而以「重點栽培」的模式培養出優秀的電影工作者,為台灣的電影產業提供更好的創意題材。另外,政府和創作者不應該將題材侷限在「本土化特色」的意識型態之內,政府應鼓勵創作者開創國際視野。從現實面來看,台灣的經濟體規模不大,當政府僅以「本土特色」做為獎勵標準,將導致創作者的眼光短淺,創作內容狹隘,在國際市場上無法發揮,便造成惡行循環,台灣電影工業將更難重建。在全球化的脈絡中,應該於「在地文化」的特色中,加上全人類共有的文化元素,以共通的情感引起國際觀眾的共鳴。再者,政府鼓勵企業投資,透過國內大企業以豐厚的資金投資電影產業,讓國內電影創作者有更豐富的資源將創意理念完整表達,再透過全球的行銷模式宣傳,以達到商業與文化藝術兼顧的完整創作。

關鍵字

全球化 華語電影 李安 張藝謀 陳凱歌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Globalization Chinese Films Ang Lee Yimou Zhang Kaige Chen

參考文獻


林文淇(2000)。〈周曉文的《青春無悔》與當代中國電影的國家寓言〉,《中外文學》。台北: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系。
陳韜文(2001)。〈文化移轉: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66:1-27。
馮建三(2002)。〈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7:1-32。
廖炳惠(2004)。〈時空與性別的扮演:重看《霸王別姬》〉,《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南華大學。
魏玓(2003b),〈從在地走向全球: 台灣電影全球化的歷程與類型初探〉,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聚焦台灣電影》研討會論文。

被引用紀錄


周佳岑(2007)。論張藝謀電影中的”東方想像”--- 一個文化全球化的觀點〔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102
紀舒涵(2015)。好萊塢電影全球在地化的中國因素 ------以《鋼鐵人3》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5.00119
鄭淳予(2011)。Action!-臺灣電影導演的流動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515
翁菁穗(2014)。李安電影中女性角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908201022351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