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1.13.194
  • 學位論文

未婚女性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之生病經驗初探

指導教授 : 呂寶靜

摘要


論文摘要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在台灣呈現增加的趨勢,其發病過程所涉及的器官眾多且難以預測,患者之間的病程發展與症狀差異性相當大,病況嚴重時會威脅生命安全,整個罹病的過程相當複雜且充滿著不確定性。目前關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之研究為數不多且偏重在疾病的適應上,有關疾病之主觀經驗、家庭關係與個人發展之探討付之闕如;再者,現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量化研究,以標準化的問卷蒐集的資料缺乏個人的經驗與內涵,也難以描繪整個罹患疾病過程的動態變化,更無法呈現整體的生病經驗,故本研究以Morse與Johnson的生病聚合模式以及Suchman的生病階段論為基礎,輔以生態系統與生命歷程發展觀點,探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之主觀生病經驗,了解生病過程中與家庭、學校、工作及醫療系統之互動與感受,以及疾病對她在就學、工作、感情生活與婚姻觀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方法論,以半結構式進行深度訪談,研究對象為十位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之病友,訪談對象來源主要透過《SLE我的病》網頁尋找符合研究標準的受訪者。 研究發現:未婚女性罹患紅斑性狼瘡的生病經驗確實有階段發展的情形,但是階段的發展並非永遠是直線發展,會隨著疾病的反覆發病或是週遭環境的改變而再回到前一個階段,呈現來回交錯的樣態。與Morse & Johnson生病聚合模式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受訪者在不確定期沒有被擊倒的情形;在重獲健康階段,由於紅斑性狼瘡無法完全治癒,只能控制病情以達至緩解,所以這個階段只能稱之為尋求緩解期。在求醫階段時期,出自於國情的不同,西方在醫療上只有生物醫學模式的醫療,在台灣還有中醫、另類療法、求神問卜等,這些複向求醫的情形在受訪者的生病經驗中很常見。   在家庭系統方面,生病後家人扮演照顧者的角色,提供情感與物質的支持等,受訪者感受到生病過程中家人的重要性,但由於照顧帶給家人的負荷也讓她們有拖累家人的感受,家人在提供照顧的同時缺乏支持也影響生病後的家人關係。在學校方面,當病況危急需住院治療時,常面臨必須休學治療的情形,若是在國高中時生病休學,缺乏協助下往往無法適應回到學校的生活而再度休學,使其求學的過程甚為坎坷。在工作方面,生病之初若是正在就業,則常遭遇到被迫離職的情形;當病情緩解想找工作時常常擔心生病會在職場受到歧視,求職時考慮要不要說出生病的事,在工作當中擔心同事異樣的眼光,生病後在疾病的限制下影響她們工作的選擇。在醫療系統方面,紅斑性狼瘡病人有跟隨固定醫師的現象,就醫過程中獲得的醫療相關資訊不足,醫療資源使用過程中的烙印感受。   未婚女性在成年前期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確會對病友的發展任務產生影響,完成教育上有因病休學與復學困難的情形;工作上有因為生病而被迫離職的情形,生病的限制也對謀職產生限制,在發展親密關係與婚姻上,生病後無法維持原來的關係,男友不能接受或是男友家人不能接受的情形,藥物副作用導致的面貌改變阻礙她們與人的交往互動;為人父母方面,生病導致生育上的困難,更擔心孩子的遺傳問題,阻礙其完成為人父母的發展任務。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推廣疾病相關衛教教育、加強醫務社工的功能、支持病友團體與病友家屬團體的成立與發展、推動支持家庭照顧者的福利措施、推動學校社工的設立、倡導紅斑性狼瘡病人與慢性病人的就業權。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李美枝(1998)。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生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9,頁3-52。
林文香、夏萍茴、楊文山、洪志美 (1999) 全身性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女病患的身體、心理、社會功能探討。護理研究,(7) 3,261-273。
楊國樞、張春興 (1984) 心理學,台北:三民。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載於楊國樞(主編),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
王文娟 (2001) 家對智障者之成年手足的意涵,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