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156.212
  • 學位論文

當代臺灣刑事補償規範變遷之法制分析-以海軍反共先鋒營及判決核覆制度為考察

Legal analysis on Criminal Compensation Norm Chang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to Navy anti-Communist Pioneer Camp and Judgment approval process

指導教授 : 陳顯武

摘要


由我國解嚴前後法制沿革分析出發,本論文首先概括闡述解嚴迄今,國內刑事補償法制變遷演進,再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理由及意見書為脈絡,檢視刑事補償法律制(修)訂相互換軌之法制變遷。從而,本論文第2、3章,分別以「立法變遷、司法解釋」與「行政司法雙軌實踐」等面向,解構我國刑事補償法制發展時期,研析「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以下稱補償條例)」、「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以下稱回復條例)」、「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賠)償條例(以下稱二二八條例)」、「冤獄(國家)賠償法」及晚近「刑事補償法」之再造與延續等規範競合情形,用以匯集「克服過去(轉型正義)」補(賠)償措施在台灣的法規範實踐經驗。 為探討蘊涵於「克服過去」理念中的補償正義,包括「追訴行為人」與「補償被害人」間之辯證關係,本論文第4章,接續論述國際間處理轉型期體制經驗,並以公民政治權利公約及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為主軸,同時以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及第14條,及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第55條所揭示之刑事被告之基本權為核心,分析國際人權法及國際刑法規範下,刑事被告人權基準與訴訟權於國內刑事法規範之對應,用以匯集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第9條第5款及第14條第6款「克服過去(轉型正義)」之補(賠)償措施,並以國際刑法就體系不法行為的處遇理念作為引導,闡述國際法對政治刑法與轉型正義之實踐影響,作為我國在同一法治課題而不同歷史情境下所建構補償正義模式,俾利將來我國刑事補償政策、法制、組織及執行各面向再次深化發展的參考聚焦。 本論文第5章進入個案研究範疇,嘗試研求38年「海軍案」前後,集訓於「反共先鋒營」或受於「鳳山招待所」受到偵訊留置等個案後續請求刑事補償之現況分析,比較補償條例、回復條例與冤獄賠償法各該規定,於渠等案件之適用情形,以作為轉型期補償正義理念於我國多軌併進之補(賠)償制度下處理類似案例參酌引據。 第6章接續個案研究,轉而處理戒嚴時期判決呈由軍事長官層轉總統核覆之制度研究,探討該機制所植基之法規範基礎,次由判決核覆持續進行的處理流程,進行個案檢視及類型化,嘗試歸納制度特色,用以分析其對於判決內認定犯罪構成要件及量定法律效果輕重的影響,同時剖析起判書類核定或覆議之過程,核覆權之實際執行或決定名義者,對於各案處理之指示脈絡,探求當時國家統治決策高層,面對處理政治刑事案件時潛藏與表徵之價值判斷思維,並檢討此類已完成偵審程序,並經核覆之判決,是否因重大明顯違反刑事訴訟與憲法基本權法理,認屬實質違背法律原理原則之判決,得以納列刑事補償法或補償條例適用範圍之可行性。 研究結論指出:當代臺灣轉型正義(克服過去)之歷程,經過各階段(冤獄賠償草創、解嚴終勘過度、權利回復創始、行政補償轉型、國家責任確認、刑事補償再造)承轉,法制規範形式漸趨完備,行政與司法雙軌實踐亦已行之有年。然而,隨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補償基金會(補償基金會)103年9月解散並完成清算程序,為蘊藏15年來基金會對我國民主化進程中克服過去之珍貴經驗,復仍懷抱有「和解、真相及歷史記憶」未竟之業。 此際,內政部主管之二二八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基金會),承繼歷史教育及文化傳承任務,國防部則負責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補償條例之修正案(法律主管機關),與文化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建構起業務協調平台。為落實歷史教育,釐清相關責任歸屬,使國民瞭解不當刑事審判真相,撫平歷史傷痛,促進族群融合及和解,爰提出整合立(修)法建議,嘗試撰具「補償條例修正草案」(或制定「解除戒嚴前不當刑事審判案件補償與和解條例」),具體建議要旨如下: 一、補償請求權,由「限時法體例」回歸「時效常態化」規範。 二、補償條例增訂「補償金內部求償」與「追訴權時效」等究責規定。 三、建議重新檢視「限制人身自由之案例類型」認定及刑事補償之範圍。 四、違背正當法律程序(實質違憲)判決執行,應納入刑事補償對象。 五、沒收財產之發還,應賦予實質調查與認定程序之法源基礎。 六、還原歷史真相、和解與人權教育,補償基金會與二二八基金會之延續,應發揮整合及永續經營管理功能。

並列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hanges in the legal system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nd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criminal compensation law in Taiwan。Then as a context to Adjudication of Grand Justices Council,this thesis view our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compensation law norms。By analysis the competing of Compensation Act for Wrongful Trials on Charges of Sedition and Espionage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and Law of Compensation for Wrongful Detentions and Executions,we were able to bring together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Vergangenheitsbewaltigung ) and elaborat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how to dealing with the wrongful act of national systems。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case to Navy anti-Communist Pioneer Camp and Judgment approval process,and propose amendments to criminal compensation norms。

參考文獻


(十三) 陳韋達(2012),《轉型正義在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之發展-以西班牙、捷克、斯洛維尼亞和臺灣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十五) 黃若羚(2007),《轉型正義與法院之功能角色》,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十六) 邱太三(2009),《臺灣政治民主化下刑事人權法制之立法變遷》,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六) 羅盛德(2013),《刑事補償之法理探討與法制建構》,臺灣大學科際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十) 黃異(2006)。〈國際法在國內法領域中的效力〉。臺北:元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