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66.206
  • 學位論文

酒癮患者的依附型態、社會支持及活動參與之探究

Attachment Style、Social Support an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n Alcoholism .

指導教授 : 吳錦喻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治療中的酒癮患者之依附型態、社會支持及活動參與概況,以及這些現象間彼此的關聯性,並分析患者之成癮嚴重度及維持停酒的預測因子。本研究採方便取樣的方式,以臺北市、南投縣兩家大型精神科專科醫院的門診及住院治療的酒癮患者以及北區戒酒無名會之成員為收案對象,總共收集了126位患者,其中男性117位,女性11位,平均年齡為42.13歲。 研究結果發現,治療中之酒癮患者的依附型態較多(65.6%)屬於不安全依附型態;社會支持形式中,實質性支持是最易獲得的,自尊支持是最不易獲得的;活動參與中,約四成的活動是單獨進行,近六成是與他人共同參與,而共同參與的對象大多為家人,活動地點多在家中,活動目的常是為了調劑身心。若活動內容為喝酒時,患者會感受到較低的正向感受及自我價值。而影響其參與投入活動的因素中,身體健康狀況不允許是最主要的限制原因。 三種現象間之關連性中,安全依附型態患者較不安全依附型態者可感知到較高的社會支持,兩者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安全依附型態患者在活動參與時有較多的正面感受,較低的負面感受;而不安全依附型態患者在活動參與時顯著有較高的負面感受。患者所感知的社會支持越高,其參與活動時越能有較多的正面感受,且負向感受亦較低。患者進行的活動時若有人共同參與,則正面感受越多。 成癮嚴重度的預測因子中,患者的焦慮依附型態得分越高者、感知的評定性支持越高者、習慣性喝酒的年齡越早者、有專科及大學學歷者及住院次數越多者,皆可預測其有較高的成癮嚴重度。而維持停酒的預測因素中,安全依附型態得分越高者、生活中最重要之支持為宗教信仰者及戒酒無名會之成員,皆可預測其可維持較長時間的停酒。 治療中的酒癮患者之依附型態有較高的比例屬於不安全形依附;其感知的社會支持中,自尊支持最不易獲得的支持形式;而患者每天的生活型態較為貧乏。依附關係、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三者彼此相關,且顯著的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2003)。酒癮防治手冊(第一版)。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李怡娟、張萃民(2000)。社會支持介入措施對居家中風個案身心健康之影-以宜蘭地區為例。護理研究,8(4),頁423-433。
陳秋瑩、王增勇、林美薰、楊翠娟、宋鴻樟(2006)。原鄉的家庭暴力及受暴婦女求助行為之探討-比較原漢之差異。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5卷1期,頁65-74。
陳俊興(2004)。飲酒的流行病學。苗栗:國家衛生研究院。
梁文敏、郭憲文、王昶弼(2002)。臺灣地區1999年勞工抽菸、喝酒及嚼檳榔之盛行率調查。Mid-Taiwan Journal of Medicine.7(3),頁146-154。

被引用紀錄


游月星(2013)。酒癮者參與匿名團體AA的改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3587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