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82.132
  • 學位論文

無聲的街道?─台灣中型城市的發展與日常生活實踐

指導教授 : 莊雅仲 黃倩玉

摘要


西方政治哲學的概念中,認為在社會和國家之間存在著「公共領域」,其論述力量可以制衡國家的權力結構,這一概念使所謂的「公共空間」一辭具有民主性與政治性的意涵。西方經驗及學術界以此提出一套關於公共性的理解與概念,但不同於歐美等地的歷史脈絡與政治背景,亞洲國家如台灣,卻根源其政治與歷史社會的特殊性,無法完全適用於這一「公共領域」概念。台灣的快速都市化過程,已使都市成為大多數人的主要生活場所,但都市分化體系同時卻也形塑出中心都市與邊陲城市。雲林斗六,便是位在邊陲位置的地方中型城市,扮演著台灣現代化發展中供給與被剝削的角色,即便做為雲林縣的首要都市,斗六的主體性卻是曖昧而模糊的,國家權力與資本力量的交會下,擠壓了西方概念中的開放性公共領域的形成,這促使我們必須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另一套公共性的論述。本文試圖論述,不同於西方的經典論述,公共領域應是與日常生活互相切合,是一種根著於地方,從私人生活出發,並擴展到所處環境及整個城市生活的公共性基礎。公共論述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進行、發生,城市空間的生活者藉由與多種多樣的人物接觸、對話,形成對於地方的理解與企圖。地方行動者藉此以自身的位置與所能使用的「戰術」(tactic),在巨大的結構之下呈現出轉化的契機,不論看似多麼微小,透過日常生活中總是可以發現各種試圖轉化地方現況的行動,並呈現出一種新的公共性基礎。

參考文獻


2004 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台灣社會學7:177-207。
1989 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2003 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32(4):45~65
2004 「菜市場」的日常生活地理學:全球化台北與市場多樣性的生活城市省
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5:47-99。

被引用紀錄


林琨錡(2015)。在地藝術家創作中的旅遊目的地地方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7/NFU.2015.00101
黃明賢(2012)。騎樓爭占:都市治理與日常生活政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0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