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05.164
  • 學位論文

日治前期臺灣郵政的建立(1895-1924)-以郵務運作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錦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灣近代郵政制度的建立,導源於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統治的需求與「文明開化」的目的,將日本國內的郵政制度加以引進臺灣。在日治時期長達五十年的發展下,臺灣的郵政制度除了郵務運作的功能外,陸續發展出儲金、匯兌、保險與電話等業務。故日治時期臺灣郵政制度的發展,除了以近代化的管理與施行方式,來強化郵政制度的功能,更達到各地普建局所的狀況,以增加一般民眾的使用率。 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為了有效的在臺灣推動郵政制度,在制度面上,首先進行郵政管理官制與法令的確立,將日本國內的郵政母法沿用施行於臺灣,反映出兩地間在郵政制度上立即接軌的必要性。而地方局處的增建,在總督府節省經費與普及地方郵政機構的雙重目的下,大體走向以民間請負制為主的三等郵便局與郵便取次所為主要發展策略。 為落實郵政制度的發展,臺灣總督府主要進行郵政遞送程序的改善,與郵政普及使用上的推廣。在遞送程序的改善上,面對臺灣交通與衛生的狀況不佳、「土匪」與「蕃人」的郵件掠奪、民間信局與外國輪船會社的業務競爭,及郵政員工的數量與素質不足,臺灣總督府逐步著手改善。在郵政普及使用上,各式的官方宣傳活動,與教科書中的書信教育陸續展開。 而日治前期臺灣民間對於郵政制度推廣的反應,在報紙報導與違反<郵便法>的統計上,皆可看到制度推行之初民間的不適應。自官方的統計資料來看,日治前期除郵政局所數量的持續成長外,臺灣民眾在郵件及包裹的使用數量,已由民政初期的不足1%,達到郵件約占三成,包裹約占兩成五左右的比例。而民眾使用的實例,以豐原士紳張麗俊的日記來看,發現地區士紳在郵政制度建立下,透過書信經營日常生活網絡,並擴展到日本在亞洲地區的其他領地。此外,民間也常利用郵政來進行郵購,或各地文人用來連結彼此間的漢詩酬唱活動。而「郵趣」的風潮也隨日人進入臺灣,臺灣總督府長期發行紀念郵票、明信片與設計特殊郵戳,更促使「郵趣」活動於臺灣各地風行。

關鍵字

郵政 郵務 郵便局 紀念明信片

參考文獻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1992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五南,2008年。
林志龍,<從區域到國際化:歐美郵政史研究的現況與展望>,《思與言》47:4,2007年12月,頁201-208。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淡新檔案(十)第一編 行政 交通類:驛站、船政、鐵
路、義渡》,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2004年。

被引用紀錄


李盈佳(2017)。戰後臺灣的郵票與黨國認同之形塑(1945-199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111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