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23.123
  • 學位論文

促進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之介入研究-以台北市石牌地區吉慶里和石牌里為例

指導教授 : 劉潔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發展「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並進一步探討教育介入之成效。教育內容的設計乃依據行為科學之社會認知理論、社會支持策略、健康信念模式、行為改變階段理論,並結合充能理念發展而成。 本研究採「單組前測、後測之實驗設計」,以現有的社區糖尿病患作為實驗對象來源,立意取樣台北市石牌地區吉慶里和石牌里之糖尿病患者,共49位為實驗對象。實驗組在教育介入之前一週進行前測,並接受四週的糖尿病教育介入計畫,於教育介入之後一週進行後測,以瞭解教育介入的效果。前後測問卷一致者為34人,其中有24人參與完整課程。為考慮研究設計之嚴謹性,因此於實驗對象實施後測之同時,選取相鄰之奇岩里和東華里現有的糖尿病個案進行後測,作為對照資料,來做進一步的分析比較。 本研究所得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 「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之後,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 二、 「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之後,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的「充能效果」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同時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的「掌控力」、「自我效能」和「自我照顧行為」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 三、 「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之後, 實驗組之「社會支持」和「充能效果」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且有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結合社會認知理論、社會支持、健康信念模式、行為改變階段模式與充能理念於「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教學模組」,能有效的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和「充能效果」,可見於以「全人」的充能觀點來教育,增進患者對社區生活資源的利用,且此具理論背景和策略之介入計畫,是具有效果的。建議在未來相關研究的推動上,考慮病患的心理社會和生活環境層面,有效結合生活資源和醫療服務,運用行為科學理論和策略於糖尿病教育,值得作進一步的研究和嘗試。

關鍵字

糖尿病 社會支持 充能 社區

被引用紀錄


范秀瓔(2011)。以生活技能為導向的糖尿病衛教成效探討〔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2/CTUST.2011.00068
江珠影(2010)。調適方式、社會支持與壓力感受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3275
陳曉佩(2002)。大專生性教育介入效果研究—以某二專新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25438
黃惠斌(2002)。「全校性健康五蔬果」介入計劃對國中學生每日攝取五蔬果及相關因素之影響—以彰化縣立鹿鳴國中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904200716293753
劉佳雨(2006)。綠色消費教學介入對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因素影響之研究-以雲林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027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