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56.140
  • 學位論文

即時新聞與媒體勞動-以蘋果日報為例

指導教授 : 管中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蘋果日報在壹傳媒交易案後,進行數位化轉型推出《蘋果即時》。記者被要求以多媒體形式,同時產製紙本與即時新聞內容,傳統新聞產製流程徹底改變。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進入蘋果日報實習並訪談20多位蘋果在職記者及同業,企圖了解即時新聞是否造成勞動條件惡化?另以Burawoy志願性服從「趕工遊戲」理論,描繪出蘋果如何說服員工進行轉型,又遭遇那些困境? 研究發現,《蘋果即時》一開始要求新聞量,爾後追求點閱率、時效性、新聞梗,企圖在即時新聞品牌拔得頭籌,前線記者不僅深陷工作量、工時長的惡化環境,身心狀況也值得關注。面對新聞查證與時效間的矛盾,追求速度使報導淺碟化、缺乏廣度、深度,更讓獨家新聞和原生新聞趨少。即時策略也造成新聞同質性高、獨家消失,更掉入點閱率陷阱。蘋果與眾多獨立媒體、臉書粉絲團合作,補充新聞量與擺脫腥羶色惡名,卻落入新聞真實性、訊息被操弄的隱憂。量多無質的網路廢聞更耗費許多人力精力,雖賺取高人氣點閱率,卻犧牲正規新聞紮實度及開發獨家機會。 蘋果雖無一套獎懲制度,但從市場導向的企業文化、品牌、社會影響力帶來向心力與榮耀感、並透過高薪、紅利等金錢誘因讓員工志願性服從。蘋果過往搖大樹和威權的從屬關係,隱約扮演監督角色,鋤即時卻未發揮成效。 再者,網路媒介特性下,即時網站少了守門人層層把關,讓自主性在有限框架內提升。勞方從即時新聞外部點閱率、影響力,與媒體圈內部產生虛榮心與成就感,讓記者深陷趕工遊戲情境,勞方若發現遊戲規則不公平,會主動要求主辦單位合理競爭,更發現遊戲秘訣(tips)增加獲勝機率,資方從中獲取剩餘價值。

參考文獻


王毓莉(2005)。初探運用「置入性行銷」從事煙害防制工作之研究。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2005年會發表論文。中華傳播學會。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林照真(2014)。聚合對傳統報紙轉型的衝擊:《紐約時報》與《衛報》的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120期,1-45
唐士哲(2005)。在速度的廢墟中挺進:電子媒介新聞的唯物批判觀點。新聞學研究,84期,79-118
馮建三(1994)。從報業自動化與勞資關係反省傳播教育,新聞學研究,49,1-29。

被引用紀錄


李竹君(2016)。再思考新聞價值—以蘋果日報與中時集團的即時新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3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