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30.253
  • 期刊

一步一步到羅馬:中譯英程序教學法初探

摘要


根據筆者所執行的「科技專業翻譯學程」基礎教育整合計畫之結果顯示,學生中翻英譯文之好壞,最基本的關鍵在於其英文寫作能力的優劣,也就是誠如 Daniel Gile所提:譯文有問題起因於譯者駕馭原語和(或)目標語之能力不足所致。再者,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大多採取逐字翻譯策略(word-for-word translation),無法擺脫中文原語語法之牽絆,譯文因而不合英文句構,甚而語焉不詳或產生邏輯上之謬誤。 本論文擬由分析學生翻譯習作及考試結果,整理出學生中譯英譯文之錯誤類型出發,進而整合喬姆斯基的『生成變形文法理論』、劉忠慶的『翻譯認知程序論』以及Daniel Gile之『翻譯程序教學模式』(A Sequential Model of Translation),以探討出一套中譯英程序教學法(A Step Model of Translation)。此教學法欲針對上述學生中譯英翻譯能力及策略上之弱點,除加強中文原文理解之外,在語言形式轉換與表達之翻譯過程中,以喬姆斯基『生成變形文法理論』為基礎,從寓含邏輯翻譯單位的核心句(kernel sentence)模式開始翻譯,進而依其語篇中上下邏輯結構作不斷的潤飾,亦即利用Daniel Gile理論中的『表達複核過程』(reformulation loop)進行修飾,以成為一篇忠實且可接受的譯文。 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一)英文寫作與中英翻譯兩者之問在認知過程及實踐上有何異同?(二)結合上述三種理論而成的教學法為何?(三)如何在中翻英筆譯課程中(如科技筆譯)落實此套教學法?希望本研究結果一則可為大學部中譯英翻譯課程教學提供另一條出路;二則可作為英文寫作教學研究之材料。

參考文獻


王逢鑫(1992)。英漢口譯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冰主編(1995)。漢譯英口譯教程。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吳潛誠(1990)。中英翻譯:對比分析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林崢嶸(1999)。英華對比語法與翻譯教學。翻譯學研究集刊。4,225-262。
柯平(1993)。英漢與漢英翻譯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簡綺瑩(2013)。中譯英主位與訊息結構在教學法之應用〔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3.0017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