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66.214
  • 學位論文

濁口溪流域的地表作用與地質環境間之相對應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 processe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net along the catchment of the Jhuokou River

指導教授 : 陳宏宇

摘要


濁口溪為荖濃溪支流之一,其最顯著的河道地形為成育曲流,沿線之地質材料主要是以板岩的組成為主。由於集水區內侵蝕作用強烈,流域內有多處河流改道的遺跡。本研究利用航照和衛星影像判釋的河道中心線來探討曲流河道的變遷,並探討崩塌地對曲流河道的影響。 在崩塌地的判釋部份,主要是利用不同颱風事件前後之SPOT影像,包括1996年賀伯颱風、2000年碧利斯颱風、2001年桃芝颱風、2004年敏督利颱以及2005年海棠颱風等5個事件,來估算集水區之山崩崩塌率。本研究同時發現,各颱風事件中的總輸砂量以賀伯颱風期間的3.94百萬噸為最高,敏督利颱風期間的0.36萬噸為最低,1989年到2005年的年平均輸砂量為1.33百萬噸。

關鍵字

山崩 輸砂量 曲流 河道變遷

並列摘要


Jhoukou River is one of the branches of the Laonong River, and the most featured fluvial form is ingrown meander. Because of the strongly erosion along the Jhoukou River, there are some traces of channel mig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channel centerline drawn from the air photos and SPOT satellite images is used to discover how the river changed and find out how landslides affect the meander. As for landslides, we use different SPOT satellite images to compute landslide ratio including typhoon Herb(1996), typhoon Bilis(2000), typhoon Toraji(2001), typhoon Mindulle(2004), and typhoon Haitang(2005). Sediment discharge during typhoon Mindulle is the lowest , and during typhoon Herb is the highest , respectively 0.36 Mt/y and 3.94 Mt/y. The average sediment discharge is 1.33 Mt/y from 1989 to 2005.

參考文獻


呂名翔 (2007) 新武呂溪流域的山崩與輸砂量在地震與颱風事件中的相對應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13頁。
陳玲雯 (2005) 應用SPOT衛星影像於溪頭崩塌裸露地區植生回復監測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碩士論文,共83頁。
楊永安 (2007) 應用衛星影像進行坡地災害自動判釋與災因分析,國立台灣大學 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88頁。
林慧宜 (2006) 二仁溪中上游泥岩區河道演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11頁。
謝漢欽 (1996) 應用SPOT衛星影像與地理資訊於林地土地利用型綠度分析,台灣林業科學,11(1),77-86。

被引用紀錄


林辰翰(2013)。花蓮和平溪流域山崩作用與河川化性之相關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741
魏倫瑋(2009)。台南菜寮溪河道的變化與其集水區流域之地層滑動及輸砂量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9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