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02.187
  • 期刊

身體意象與自尊的關係模式及運動介入模式

摘要


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對自己體型或體重的不滿意將有損於自尊,而自尊被認爲是心理健康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身體意象、身體活動皆與自尊的建立有很密切的關係,本文就身體意象、自尊及運動相關的理論及文獻分析,提出關係(relation)及介入(intervention)的假設模式。關係的假設模式是有關理論的推論:身體意象滿意直接影響自尊,而身體意象差異是否影響身體滿意受到身體意象關注的調節。介入的假設模式則是有關應用的部分,運動參與是否會使人對身體更滿意受到身體意象關注的調節,因此在介入方面應包括認知重建及身體活動。過去相關的實證研究,雖部分證實變項間的關係,但有關身體意象關注的角色,尚待研究加以證實。不過,本文假設模式的貢獻,主要以認知的觀點,強調心理特質的權變性,而使介入計畫有著力點,在研究上可能可開闢另一個途徑,在應用上,亦能使運動介入計劃對心理健康的促進更有效益。

參考文獻


林季燕、季力康(2003)。大專女生身體質量指數、主觀知覺體重與社會體型焦慮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03-109。
葉素汝(2005)。舞蹈系學生的身體形象、完美主義與飲食態度之關係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125-135。
李碧霞、陳靜敏(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自尊與身體活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43-55。
Anton, S. D.,Perri, M. G.,Riley, J. R.(2000).Discrepancy between actual and ideal body images impact on eating and exercise behaviors.Eating Behaviors.1,153-160.
Biddle, S. J. H.,Fox, K. R.,Boutcher, S. H.,Faulkner, G. E.(2000).The way forward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被引用紀錄


陳妘、倪瑛蓮(2021)。看見自己的美:身體欣賞之文獻回顧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20(1),51-60。https://doi.org/10.6169/NCYUJPEHR.202106_20(1).05
蔡晴雅(2016)。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及其預測因子: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30320171424575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