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113.170
  • 期刊

羽球殺球技術在運動生物力學上之應用

摘要


羽球是一項非常適合我國大力推展的運動;然而,要發展羽球運動,除了專業上的培訓外,科學上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就目前羽球競賽中,「節奏快」、「積極搶攻」為現有比賽的特點,而最具攻擊性的「殺球」技術則兼具此特性,所以殺球技術往往是比賽中制勝的關鍵,但要有良好的殺球技術,賽前的訓練及技術的理論基礎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本篇綜合國內外對羽球殺球的研究,歸納出下列三種影響因素:一、肢段的旋轉及動力鏈原則對於球速的影響。二、擊球瞬間拍面、重心及擊球點對殺球的影響。三、擊球動作於各期間手臂肌群的活化情形等。希望以上這些訊息,可提供國內訓練者一個理論上的參考,並有助於國內羽球技術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王可富(2003)。羽球殺球動作手臂肌群肌群肌電分析。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王思婷、湯文慈、王思宜、黃長福(2004)。網球雙手反拍肌肉協調型態之探討:個案研究。體育學報。36,85-94。
史文清(2007)。論21分制對羽毛球比賽與訓練的影響。遼寧體育科技。3,73-74。
凃國誠(2007)。羽球新規則的實施對單打競賽時間結構及技術使用率的影響。體育學報。40,129-141。
張少遜(2003)。高中羽球選手不同殺球動作之三維運動學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被引用紀錄


陳家賢(2014)。人體骨骼之建模與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8-1208201417384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