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6.184
  • 學位論文

初探景觀概念融入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之現況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Landscape Concepts With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Shihmen Reservoir and its Catchments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景觀是一種對土地的看法,以個人的主觀性加上專業的客觀性的看法,亦是透過合理的調查、分析與評估程序針對土地利用作一合乎永續發展、環境美學、經濟效益等條件的專業領域。面對全球化激烈的競爭,基於對自然的尊重、對生態的瞭解以及土地倫理的堅持,環境景觀品質已逐漸成為永續發展指標之一;任何自然或人為的環境均存在景觀問題,好的環境可以創造出好的景觀,好的景觀可以教導人們如何愛護環境。台灣的水庫集水區環境景觀缺乏整體規劃與經營管理,導致各地無法凸顯其特色與自明性,據此,提升水庫集水區環境品質為重整自然生態環境之重要考量。 本研究將景觀概念視為一種工具,關於石門水庫集水區景觀改善構想的出發點,並不是從景觀的造型或裝飾性來思考,而是經由環境景觀改善的方式,調整人與河川環境的互動關係。研究目的在於運用資料分析、參與觀察與問卷調查關鍵參與者等方式,進行景觀議題文件蒐集,以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背景資訊、環境生態與關鍵議題等層面進行分析,探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2006年迄今)中景觀議題發展之現況、相關參與者的景觀認知以及景觀在石門水庫集水區環境教育扮演的功能角色。 研究結果顯示,自2006年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執行以來,環境景觀維護理念已逐漸從抽象概念轉型為具體實踐,歷程推動參與者分為政府單位、專家學者、在地團體與民間團體等四類,環境景觀維護之供給者、中介者與接受者會出現角色轉換及協調的現況,其中,決策單位於歷程中發揮環境教育供給者的統籌規劃、策略研擬、專業諮詢與溝通協調的功能,相關執行單位的配合、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機制的落實與水庫集水區環境敏感地之劃設等階段性任務,使水庫集水區永續經營得以逐步實現。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2004生態工法國際研討會總結報告。臺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6)。建立生態工程案件檢核評估作業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周鴻、劉韻涵(1993)。環境美學。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湘媛、林鎮洋(2006)。河川景觀評估方法之研究。中華建築學刊,3,45-56頁。
郭瓊瑩(2006a)。生態導向 永續景觀法則(下)。營建知訊,281,51-58頁。

延伸閱讀